目前分類:讀書筆記 (17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最近連著讀了兩本書寫有關父母的書籍一是周建志先生的《擁抱不完美》,一是王浩威醫師的《晚熟世代》兩本著作都提到不完美的父母傷人的父母有毒的父母不過兩本取材角度與觀察角度都不同

 

周先生主要從工作坊的學員身上歸納: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這一陣子媒體熱烈報導的除了牽連甚廣讓人心痛的洪仲丘冤死案外就屬圓仔的新聞了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好友送的新書《擁抱不完美》,讀完了,這是作者周志建兩年內的第二本著作,第一本是《故事的療癒力量》,作者的寫作風格用詞遣字極平常易讀,白描的功力很不錯。
由於有個人心理工作坊,參與工作坊的學員所陳述的人生故事都可以成作者筆下豐富的寫作來源。
書中記錄了一個又一個不被父母善待的孩子一路成長的辛苦、辛酸,有些影響遍及所有後來的人際關係,然而
看了那麼多書中的故事我卻特別對作者母親倍感不捨。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心靈女戰士》讀後

「拙火」、「明點」、「脈輪」、「一如」這些帶著玄意的名辭不時的在學佛的圈子裡聽到但真正是甚麼東西呢?都說要有實證者才能得知。


最近有人介紹一本書心靈女戰士》,作者是曾經參加總統大選的陳履安先生之媳央金拉姆。央金曾經有一度風行於台灣樂壇,不過很快的就消聲匿跡,看了書後才約略知道原來投身於靈修,做起心靈音樂這個區塊,還得了葛萊美獎。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先照錄許醫師原文:
第九章 說與寫之間

2.

呂格爾提到一個神話故事來說明文字的特性。古代的希巴王接受了許多神賜下的東西,唯獨拒絕接受可保存流逝事物的文字,希巴王說:我只要靈魂不要語言,因為語言隔絕了靈魂的注視,一旦離開注視,靈魂就失去了根。文字一開始就在神話裡被排拒了。柏拉圖也說過,寫就帶來了間隔,寫下來的東西使人對所有的事物都有了距離。191頁)

4.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已故的余德慧教授有本書《詮釋現象心理學》,幾年前就買來想讀卻一直進不去書中的言辭裡,這幾天看到許禮安醫師的格子正在做此書的摘錄(http://tw.myblog.yahoo.com/an0955784748/article?mid=6334)

,當然不能錯過,畢竟許醫師是余教授的得意門生,一定比我這幾度徘徊門外與教授錯身而過的無緣者更能領略文中深意。

仿許禮安醫師的摘錄方式,也把許醫師的段落再摘了過來:
比方以家庭來說,明明在生活裡我們隨時隨地都在家破人亡的狀態,語言卻告訴我們家破人亡是很悲慘的。語言一給出就被放在另一個世界裡被觀看。(

176頁)
這段話反映出作者余教授的「曾經」,對於一位感情細膩真摯的人而言,不論是兒時記憶中的家與家人,或後來自己所成立的小家庭,想緊緊的與這一切曾經一度現身的美好圓滿共存共活,卻又無力扭轉命運與大勢地讓「殘局」成了生命中的主角,余對「樓起樓塌」的體會定比我們一般人來得深刻,一來生命中的崩盤他比我們遭遇得多,二來他也比一般凡夫俗子用情更深刻。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這是個歌頌年輕標榜外貌的年代,從前「敬老尊賢」口號應該早消聲匿跡不再被人提起,然而人的壽命卻逐漸延長,老年人口的「世占率」在先進國家普遍增加,這個年頭應該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多老年人口的時代吧。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心靈工坊總編輯王桂花在《生命夢屋》的序言裡如此描寫她心目中的 余德慧 教授:
「曾經小余汲汲營營地為自己的學術生涯尋找定位,他用大量的專業知識來堆砌、鞏固自己在心理學領域中的明確位置,視知識重於一切;然而在長久努力於俗世之認同後,生命的意義也日顯貧乏。……..面對生命的不滿意,他開始去尋找生命的溫度、廣度和深度,試圖找到一些暖暖的情意。於是他把「知識」放在後面,真切地去體會立於其前的生命經驗,並從自身經驗的反省中,去認識自己的內心世界,以及所置身的外在世界」

 

王總編 和余 教授相識共事多年,相信從她的角度觀察到的他必有相當的準度。余的書許多都在<心靈工坊>發表,<心靈工坊>所走的路線與創立相當早的 張 老師月刊也相近,而 張 老師月刊 余 教授應該也屬元老級的人物。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頁數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雨夜重讀 余德慧 教授的書《生命夢屋》。
十多年前讀過,當初閱讀時做何是想已然無從追起,只不過這人的份量從此落在心版。當時太過忙碌的生活步調讓人無法細細體會妙意,只隱約知道這人內在的某種東西與我內在所有有某種程度的相似、相近,至於那是甚麼卻說不上來。
然後一波波忙碌與錯亂的生活接踵而來,為了完成現實人生的角色只能把心底偶爾翻轉上來的東西給硬壓下去,生活嘛,總得過下去,一旦仔仔細細打量心底的蘊藏,日子會過不下去,角色也無法一路演到底。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手上的書借自基金會,被書名吸引,《我見過一棵大樹》,再瞄一眼「作者陳宏」,嗯!有印象,是只剩眼珠子可以轉動的漸凍人,不能動、不能說,卻不願躲在「繭」中,以眼珠注視注音版一個字、一個字在旁人(主要是太太)協助下完成文章發表面世,被稱為「生命勇士」的人,有一陣子電視與報章都可以看到他的報導。

 

最早得知世上有這類被困在動彈不得的身軀中的疾病是幾年前讀法國時尚雜誌ELLE的總編輯「-多明尼克.鮑比」病中的著作《潛水鐘與蝴蝶》。
44
歲的他因為中風而患了『閉鎖症候群』,全身癱瘓、意識清醒卻無法與外界對話與溝通,因此封閉在有如潛水鐘的枷鎖裡,動彈不得。只能藉著眨眼皮一個單字、一個單字的拼湊出整本《潛水鐘與蝴蝶》。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友人前些天要我一定讀本書《遠離悲傷》,說是一定會一路讀一路哭,然後熱心的把書送過來。
作者 鄧美玲 女士,相愛、結婚十八年的丈夫死於西伯利亞的飛機爆炸,原本以為甜蜜的兩人世界(未生育)會此生終老,變故來得太突然,從雲端猛地墜落,和丈夫在高空的爆炸墜落一般樣。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

                                                     

                        

 

剛讀完《一隻貓療癒一個家》這本厚度近兩公分的翻譯作品,前一陣子某位格友介紹的。
九歲的長子生日剛過不久即車禍身亡,本來求著媽媽想領養的貓咪都來不及進門,貓咪的原主人還是照約定把牠了送過來。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明年度的讀書會一共要讀 余 教授十本著作,手上這本《生死無盡》也在其中,讀著、讀著,剛開始還跟得上他的腳步,正覺得比起剛讀完的《生命宛若幽靜長河》多了點詩意溫潤,卻在引述佛教禪宗思想後轉而成為一片迷離,宛如行走在月光掩映的林間小徑卻倏忽消失了身影,跟隨者只落得茫然獨立林間。

 

這樣通篇在生與死之間穿梭的思路,不禁讓人連想今年七、八月間躺臥加護病床時而清醒、時而昏迷的 余 先生本人,此生思想已進入如此精微狀態的他真正來到生死一線的時分到底所學所思能否派上用場?能否臨死不怖不畏?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此書分為兩輯,第一輯落在個人心靈隨著年歲增長而會起的變化,第二輯則著墨在身為中國人如何在中國集體文化下不自覺的被薰陶的潛意識概念、集體性概念。
第一輯的書摘分成兩篇,已在前文整理記錄,此篇側重在中國文化對中國人的潛移默化,至於個人會接收到多少當然是因人而異,不過統而言之都在每個中國人心上留下印痕。

 

中國文化特質:

(1)    不講求個人權利義務P.81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頁數

原文

我思

45

(成年期)除了(青春的)愛戀之外,還有另一件重要的事等著他處理,究竟如何觀照到自己和父母漸漸脫離後的關係重建;所謂脫離是破壞原來下對上的關係,重建成一種朋友、平等的關係。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友人兩星期前興沖沖的「說有本書一定要妳讀,太好了,你一定會喜歡」然後順手翻找隨身的袋子,怎麼翻都找不到,原來臨出門把書放到玄關,穿鞋時忘了。說好下回見面一定記得把書帶來。

 

終於書到手,《台灣為何教我哭》,作者是日本人新井一二三,從讓她感動不已,哭了最少七回、看了好多遍的<海角七號>影片寫起。
作者本身具有記者身份,又在大學授課,被影片這麼感動的她於是展開一趟南台灣之旅。
走過台南、高雄、四重溪、恆春等地,做了不少考證的工夫,地理、歷史、建築等都涵蓋,不失記者本色。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有一種書,是好書,言之有物,帶你打開眼界,但就是少了點甚麼說不上來,閱讀的當下能吸引人,但就是少了點甚麼。

 

有一種友,是好人,可以讓人廣見聞,與之互動不入俗套,好吃的、好穿的、好玩的不在言談範疇之中,許多時候大腦可以不斷的接受對方的「洗腦」。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書摘()

頁數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故事書摘(一)

頁數

原文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