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裡又有了那樣的鏡頭了:虐狗,在人毫無防備之下插播了殘忍的報導,一如往常的快速換了台,無法睜眼看那血肉模糊和哀哀求饒的眼神。
人性到底是怎麼來到把痛苦加諸於和自己一樣的生命?即使是不同的外形,卻也一樣的想趨樂避苦的生命。
縱使讀再多的心理書籍、做更多的「自他交換」,從施虐者的成長背景去找施暴的可能歷史背景,也還是難以想像人性會來到這般的醜陋。
對於太醜陋的場景、畫面,唯一能做的就是遠離、逃避、逃之夭夭,否則除了落淚之外又能如何?
這消極的心態與作法是越來越明顯了,不只在電視的虐殺事件上,也包括日常生活中遭遇太難堪、太醜陋的人與事時。
當年會選擇遠離複雜的大宅門是太痛,心太痛。不只在受苦的當下,也包括眼見人性撕掉美好的層面,坦露出赤裸裸的貪、虛偽、殘忍,這和一向想要的生活相去太遠,也和從小父母所給的東西有太大的相異。
爛好人的婆婆這兩天找大老粗過去說話,說是她有張定存是老人未病前就幫她存的,已經五年了,我們完全不知有這回事。上星期她找上銀行查帳(呵~居然她也會!),發現去年初就被領走了,當時老人已失智、中風、足不出戶。
老人生前對於錢財十分小心謹慎,有價證券、現金、存摺、投資憑證、各類印鑑等都清清楚楚的記錄,保管在一只保險箱中,箱子就放在老人臥房,只有老人夫妻和小兒子夫婦知道鑰匙所在。
婆婆語氣肯定的說她沒有領出這筆錢,連定存撥利息的本子多年來她也從沒見過。好!誰領走定存?婆婆要先生給她查清楚,那是她的部份老本。
大老粗的先生只好查了。
最可能的就是小兒子夫妻,除了他們沒有人知道鑰匙放哪。兩夫妻異口同聲說去年初到現在已隔了快兩年,忘了,不過應該就是兩個人其中之一去解約與領錢的,但一切一定都是照老人的意思,他們只負責領錢出來,不負責過問錢往哪去或怎麼用。
一旁一同聽答的婆婆一張臉都垮了,這樣的答案,說得通。
問題是這兩年才 管帳的 先生發現老人的帳本裡被領走好多筆大數目的金錢,老人早無法自理生活起居,更別提支配金錢,曾經為了那些筆不明的支出問過小兒子,得到的答案都是「奉命行事」,用到哪?「不敢過問」。
兒子們每人每年該給老人的養老金老人也做記錄,卻找不到小兒子的。問他,他說老人說他可以不用交。
真相是甚麼?婆婆的定存被領走了,每個月的利息她從來沒見過,老人的存款一段時間就被提領一些,都不知去處。
先生有氣、守寡的大嫂有氣、婆婆有氣,我不是氣,是傻住。
都是受高等教育的人,對父母「奉養天年」是為人子女者的責任,即使能力只有一碗粥可食,分個半碗給父母也是理所當然。
錢財是可愛,誰不愛錢?有錢可以做好多事,生活可以輕鬆許多(當然也得有顆能夠輕鬆的心),更何況有不少的不動產,為什麼需要這樣的「搶錢一族」呢?
從一個可愛的、單純的、對錢沒有概念的天真孩子,要長成見錢眼開、心機重重的大人需要多少時間、經歷甚麼樣的人生情節?心思是怎麼的在轉折?「社會大學」上了哪些課?
被取走多少錢於我不是重點,小兒子常口口聲聲說誰不孝、誰做得不夠好,要有多少的修鍊才能夠「說一套、做一套」?
我們是不是冷水中的青蛙,身處逐漸加溫的冷水中而不自覺,終至被煮熟都來不及逃、來不及脫身?大環境對人的改變像水溫,從冷到燙。
日常生活中有多少冷水煮青蛙的故事在上演?
從一個愛小動物,可以和貓兒、狗兒、鳥兒、兔兒對話、做朋友的小人兒,要變成虐殺動物的兇手;從一個可以分梨的孩子變成只要擁有、不計手段的成人,應該都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冷水煮青蛙慢火細細燉,可怕啊!人怎麼能不警醒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