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又來電,這是第幾通了?同樣的事件、同樣的觀點、同樣的不平、同樣得糾纏一陣子的「小事」。
老人在世時喜歡發號施令,大小事情都管,尤其是錢財的事。十多年前就在他的號令下十多個孩子紛紛拿出錢來一起合買土地,然後各自登記在合夥者之中的一人名下,幾塊土地就這麼掛名處置了,老人自己也拿出儲蓄合資。
買在最高點的地價經過都市重劃也回不了本,原是為了炒地皮而做的事換來十幾年的套牢,老人過世了,大股東的某人也因事業經營失敗而遠走他國,其他的小股東只能抱著幻夢繼續期待地價回升。
他又來電,這是第幾通了?同樣的事件、同樣的觀點、同樣的不平、同樣得糾纏一陣子的「小事」。
老人在世時喜歡發號施令,大小事情都管,尤其是錢財的事。十多年前就在他的號令下十多個孩子紛紛拿出錢來一起合買土地,然後各自登記在合夥者之中的一人名下,幾塊土地就這麼掛名處置了,老人自己也拿出儲蓄合資。
買在最高點的地價經過都市重劃也回不了本,原是為了炒地皮而做的事換來十幾年的套牢,老人過世了,大股東的某人也因事業經營失敗而遠走他國,其他的小股東只能抱著幻夢繼續期待地價回升。
他走後我有時會想起他摯愛的妻子,想打個電話問候、關心,卻一直不知如何開口,為什麼?
和她生命風格相去太遠,且多年來一直沒有良性溝通的基礎在。
這場婚宴快結束時,和幾個姐妹坐在隔桌的她走了過來。
風韻猶存打扮得體的她外形上還是亮眼,只是神采和往昔已經不同,不再是可以呼風喚雨的睥睨。
我牽著她的手慢慢的一步步走在八大遊樂園區裡,在一場於園中舉辦的婚宴之後,三點的陽光閃耀在高聳的桃花心木枝頭。
她邊走邊說起好久、好久的故事,這園區土地原屬於陳家某個祖先打下來的地產,卻因著年代久遠和某些說不上來的原因而最終成了鄉產。
我只用一隻耳朵聽,我的心隨著滿園的綠意跑,還有,不時的想著「這樣的一天,沒想到吧」的念頭中。
她是老人的妹妹,一生坎坷,早年喪夫,獨自撫養三女一子成人,除了小女兒外其他三人都讀到大學畢業。
他是個小男人,小小的個頭、從年輕就花白的頭髮現在則成了完全的銀。
他娶了鎮上人人口中的「士紳」眾多的女兒之一,太太只能穿平底鞋,還比他高半個頭。
小鎮上幾間牙科診所他是其一,前幾年政府有個牙醫下鄉的醫療政策,他幸運的搭上了車,到小鎮附近一個更加落後的鄉間開了第二間診所,一個月可以向政府請領三十萬元,樂壞了,看診量不大又可以有好收入。
他那高個兒的妻子更樂,時時的滿臉春風,在那個用錢衡量人高低姐妹眾多的娘家,她總算是時來運轉了。
不該喝那兩杯七點多的咖啡和綠茶的,現在嚐苦果了。
可不喝又沒精神查資料。
今天是忙碌的一天,上午趕回去,油漆工今天要退場必須注意看有哪些地方沒收好尾,近午時又接到電話,飽受折騰的人走了,早上九點左右離開成大,預計中午應該已抵家,於是下午三點又趕去弔唁。
總算解脫了,不必被殘破不堪的肉身牽絆,他這一生算是圓滿,讓周遭的人真心不捨。
大老粗前兩天回去探望和老三一起樓上樓下居的後媽,帶回來一則叫人張大嘴巴的消息:老三夫妻要動用公款安裝監視器。
事情的原委是:
自從不聲不響的把後媽存了幾年的定存領走,事發之後雖然解釋是老人病中要他們夫妻領出的,但這樣的理由不被後媽接受。因彼時的老人已長時臥病在床,現實虛妄都難分,每天二十四小時都老妻和外勞守在身邊,根本無法自理任何事務怎麼可能領出大筆金額?交給誰?做甚麼用?老三夫妻推說只負責領出錢不負責發問。
老人過世後發生的「盜領」案到現在仍懸而未決。
老人生前為後妻所存的定存已經有好幾年,大部份的家族成員都不知道(包括我們),一直到老人喪事期間老妻自己說了出來,還說找不到定存單,問有誰見了。
等喪事辦完老妻開始四處翻找,怎麼找都找不著。因為之前老妻也發生過幾次掉了錢的事,有時自己又找到了,有時就沒了下文,所以一度以為可能是又不知塞到哪給忘了。
沒想到這回老妻認了真,差點沒把住的樓面給翻了過來。她信誓旦旦的說有這筆錢,要先生陪她一同到銀行去查詢,先生只好跟著去。一查,早在去年年初就被提領了。
進入他鄉異界一個月,足足一個月,每天、每天睜開眼只記掛一件事-喪事,幫先生完成為人子的義務,幫自己和老人的一世緣畫下句點,誠心的。
忙了一個月,也寫了一個月的「大宅門」格文,許多心情都被正進行的複雜人事勾了起來,也因此悲傷在寫文時就已整理、抒發過,沒想到出殯當天老人棺木要移出大宅院時,還是不禁悲從中來。
心想做為老人一生的媳婦,從來沒有得著他的疼惜,連同先生兩人外帶兩個孩子,溫暖的眼神從來沒有落在我們這一家四口的身上。
老人病倒了,群龍無首,雜音四起,老人健在時這家本來就是別的不多,閒話從沒少過。
三媳與婆不合多年,卻又必須樓上、樓下共居同一棟大屋宇,因老人早就決定要靠三房終老,於是多年前拿出錢財起大厝,一來養老,二來好讓女兒們帶著孫子回來團聚時不愁沒地方住。
婆媳兩人分別和回家的女兒們訴苦,互道對方的不是與種種不該,繪聲繪影。
大宅門,這群女人們是這樣說起生養自己的家,以之自豪。
她們兩人先後在同一年進了大宅門,生的孩子也只差一歲,不同的是身份,一個婆、一個媳。
婆先進門,當繼室。
媳說婆待她不像婆,像妯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