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甚麼是「共業」?就是多數人共同的行為、觀念。

個人要改變觀念、做法都已不容易,更何況是一個有著許多人的團體?!

如果一個團體存在著某個觀念,其中的份子要能跳脫身為其中一份子的「被約束力」,從而客觀的看見所屬團體無形的運作法則,與此法則的是非定位,這樣的功力不簡單。
通常人很容易被牽著走,「從眾行為」普遍存在。

 

團體存在的無形運作法則非常不易被讀取到,一般必須假以時日,有時是須要幾年、幾十年的時間,身在其中的人才有可能恍然大悟。
如果涉及層面太廣、牽涉人數太多,甚且有時還需要動用到幾百、幾千年的時光,人才會看清楚事相另一面的意義是甚麼。


一個團體中最容易醒過來的人往往是受了苦、挨了刀的人,只要太平無事有誰會去對團體做覺察、醒思的工夫?

即便是看出端倪,知道了眾人盲點所在,卻也未必有突破的能耐。為什麼?積非成是。眾口鑠金。共業難轉。
當眾人都有相同看法的時候,很自然的一般人都會以為「有可能大家都錯看了嗎?」、「不會吧。」
尤其是如果有所謂的「既得利益者」牽扯其中時,那麼所謂的覺醒就更難上加難。

 

佛陀當年在印度看到種姓制度把人分為四種等級的不合理,就在僧團中昭告任何種姓都可出家,四種姓中高高在上的婆羅門與貴族無法接受這等革新的觀念,隔了千年現在的印度依然還有種姓的遺勢在,比佛教在印度有更長的「存活期」。

 

即使「眾人皆醉我獨醒」的看到了人所未見的盲點,往往也莫可奈何的隨波逐流,原因無他,個人的聲音太過微弱了,早就被淹沒於眾聲喧嘩中。
能見著無形的運作軌則已屬不易,見著之後卻又無能擺脫,只能身不由己的跟著轉啊轉的,這就不由得人不承認命運、宿業的存在。

 

「昔日靈山,同演法華,宿緣所追,今復來矣」這是美好因緣的再續,是「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莫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的有情有義。
然而如果是惡緣前來相尋,人要如何安住於這因因果果的痛苦之中呢?

 

佛教中有句名言「隨緣消舊業」,年輕時初讀此句也只是嘴巴上跟著唸個幾回罷了,有了年歲之後再看此句方覺得其中大有「忍」功在。

 

因為不可解、百思不解的團體運作之力與無由掙脫的無奈,只好把一切歸諸於不可見的「前世因」,以接受眼前的不公、不義,讓不平之氣得以稍稍釋懷,但畢竟是強加的「理性」,內心深處總還有一絲苦澀在,也總不免要問上幾回的「業到何時方能消?」

 

大不易啊大不易,涉及多人的共業尤其難。

一個家如是、一個國如是、一個世界更是如是。
愈發覺得人在世上真要放手自由行談何容易,共業纏人,難轉、難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lice 的頭像
    Alice

    雪泥鴻爪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