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電視台播了則連戰次子即將和相戀四年的女友結婚的消息,還說喜宴桌數不超過老大勝文,同時不收紅包。
聽到這則新聞心裡有一絲安慰與希望。
安慰的是前不久才寫了篇關於喜慶紅包的我見(不合時宜),認為結婚只對新人與自家親人是樁大事,大可不必四處散發喜帖,收與不收都有「異」見,還讓許多人覺得是「不樂之捐」,已經是過時的風俗習慣,大可省去。
至於希望呢?
就是希望不要再上當。想當初阿扁總統兒子結婚時也大放消息,說是賀禮一概婉謝,呵呵呵~~~沒想到收的是更大、更宏觀的禮金,那錢的數目真叫我們這些好騙的小老百姓嚇到目瞪口呆。
連戰先生富甲一方是多年來台灣社會眾所皆知的事實,更何況曾經身任一國副總統,移風易俗責無旁貸。
紅白包的應酬文化早該停止,如果 連 先生可以趁次子勝武的婚禮一新社會大眾視聽,真的做到不收賀禮,那實在不知要造福多少升斗小民,往後的社會風氣有可能從此轉變呢。
財力雄厚者大可延請眾人(免費)一起歡慶,一來可以趁機同樂連絡感情,二來也算是財富分配的「微調」,請客桌數多當然花費就多,靠這些生活的小民(賣食材者、大廚、餐廳經營者、服務生相關的一票人等)才能有進帳。
財力一般或薄弱者,就只要自家人誠心歡慶迎接新人的到來,家裡加入新成員,未來將有新氣象,家人一起期待、一起衷心表達出接納的心情這就夠了,何需外人的虛應人情?更何況涉及金錢總是敏感,不是人人都能有額外支出的能力(有些特別的月份紅包像炸彈滿天飛,一個月可以接個五、六張,一張普遍以兩千元計,單是紅包一個月要花上萬,小民痛啊!),何需讓自家喜事成了他人心愁?
如果認為趁機可聯絡與感謝曾經相助相挺的朋友們,那就不收紅包,真的來個皆大歡喜,就只需老老實實量力而為,有何不可?。
就不知道 連戰 先生是否也有相同看法?
在上位者如何得知下民之痛?豈不聞法國大革命之所以爆發,引爆點的人物之一~瑪莉皇后,有則軼事傳遍後代:
法國民間鬧飢荒,許多人沒麵包可食,瑪莉皇后聽到消息大惑不解的問四周的人「這些人為什麼不吃蛋糕呢?」
連戰先生啊,您家二公子的喜宴真的可以不收紅包嗎?係金ㄝ?我們這些小老百姓會不會再被騙一次?
喔喔喔~~~你是我的希望ㄋ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