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那天和利用暑假帶讀大學的女兒到英國自助旅行一個月的朋友通上電話,她說英國行不開心,一方面水土不服常拉肚子,一方面行前帶著太沉重的心情。

 

老父肺癌末期、老母中了風、她自己又診斷出子宮不正常增厚,加上乳房纖維囊腫,生死課題一下子都湧到眼前來。她說沒想到看了那麼多的生死書籍原來一點也派不上用場,接著又說想到我,我的被宣告怎生面對?

 

「書本派不上用場」也是在兩年前自己罹病時才照見的事實,那時的恐慌無助不論翻閱哪本書都不管用。
有太多的恐懼、太多的不捨、太多未完的心情滿滿的充塞在胸臆間,不是任何一本書能夠共鳴抒發的。

 

病中不要說是靜下心來看書,連能不能有明天、有多少個明天都不確定,有些想做的事一想到可能因治病而中輟也就不了了之。然而過了那個治療期的緊鑼密鼓階段書本又逐漸的回到生活中來。


看書其實是這一生不知不覺中養成的習慣,從學生時代為考試而讀到現在已然成為如呼吸一般自然的動作,即使已經知道面臨生死關頭時所讀的書對像我這樣的書呆子是使不上力。

 

生死事大,既然讀書無法有所助益,我還讀它做甚麼?!
每天日復一日的平凡生活,放眼望去、任耳收聽都是太具象、太局限的人事物,如果再不讀書,心識就彷彿是被浸泡在醃缸裡,被同一個味道浸透,不但太黏膩,也太沉重。

 

每天讀一讀書讓人有放風的感覺,從具象的、閉鎖的世界打開一扇窗,涼風可以入,心眼可以寬,也就是說通常可以從書裡看到一個和自己所處世界截然不同的風光。

 

書中世界有多少真實,和真實人生有多少差距在?

有一種書很受歡迎,叫甚麼來著?一時無法給它個正確的命名,就是像《哈利波特》、《魔戒》這類的書籍。
書中有許多的想像空間卻不脫人性的正常反應,這類書籍有虛有實,「虛」在想像,「實」在人性。

想像的描述讓人的創意自由的、無限的延伸,人性的描述則如同用聚光燈打在特定的人性上來個特寫。日常生活的凡人喜怒哀樂與貪懼也都如同書中人一般,只不過沒那麼曲折與強烈。
唯其曲折所以襯出強度,也唯其強烈(放大)才讓凡人照見自己身上的幽微情感。

 

所以即使無助於解脫生死我仍愛看書,從書本照見自己身上的模糊,也從書本讓自己禁錮的生活、有限的面貌得以在想像的國度裡盡情奔馳,彌補小人物有限的生命經驗中不自覺累積成的「單調」。

 

書中世界虛虛實實,有放大、有渲染、有定格、有聚光,走入書的世界如同Alice in the wonderland,可以一寬眼界,可也別太當真,畢竟人是活在真實世界中,雖然佛經上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嗯!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lice 的頭像
    Alice

    雪泥鴻爪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