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剛從西藏旅遊歸來的友人說起西藏行的失望,對西藏多年來有著浪漫的想像,一直以為是靈魂的故鄉,藍天為帳大地為床一望無際自由自在的草原生活對熱愛自由的她有著無限的吸引力今年終於下定決心克服種種障礙付諸行動了
原本也應她邀要一起同行於七月的大熱天裡家人得知一再的反對認為世界好大值得一遊的地方多的是以我這有著氣喘底子的身體何必犯可能的危險一再勸阻下終於打消同行的念頭

 

一行總共只有八人的小團體終於成行。她說還好我沒去成,八人裡頭三個人高山症,其中有嚴重到送醫院的。
除了生理不適之外,失望的感覺更讓人難受。她說整個西藏可以說已經被改造了,中國政府的手段好厲害,讓原本遊牧為生的藏人乖乖的落地安居。
以極便宜的價格、長長的貸款年限、只須付少少的錢就能擁有房子,讓藏人一向四處遷徙的生活習性為之一改。不過生意幾乎都操在漢人手裡(好厲害的漢民族!),落地生根的藏人只能做做販賣手工藝品或者看顧廁所收點費用維生。而藏人一直以來都以大地為家,衛生習慣並不佳,所以看顧的廁所衛生狀況也不好。

 

朋友還說中共政府在各鄉里中選拔優秀的男女青年,免費送到四川讀大學,回鄉之後還提供創業機會,讓他們經營類似民宿的小旅館,不論民宿生意好或不好,每月由政府給薪水人民幣一千八百元。

 

友人感嘆原本風吹草低見牛羊人與自然交融的景像再也無處可見藏族風情只能透過電影電視的刻意營造方能得見,走過世界不少地方的她感概於都市化成了世界的主流。
即使藏族歌舞也樣板化了,她一再的喟嘆「哪是這樣啊?」、「哪是這樣啊!」

 

三四年前去了趟雲南,到過哪些地方、做過哪些事?其實印象都已淡忘,只不過就在友人慨嘆藏族風情不再的當下,回想起雲南行。
有個夜晚是記得的,想跟友人轉述,卻怎麼想也記不得那是怎麼個地方、甚麼個名目?
我拉拉雜雜的說道「ㄟ~~有個地方,拉著當地的古樂器,吟唱著某種古調」、「ㄟ~~就是有老人在台上,台下的桌子上點著蠟燭,燭光昏黃,很有情調…..」、「那個晚上有氣氛,現在還殘存當晚聽吟唱的古雅情致」。

 

友人笑說「納西古調啦!」,是、是、是。
不論走過哪些地方、到過哪些國度,即使是五月剛遊罷的京都行,地方與人物全都記不住,唯獨記得當下某些時刻的心境、心情。
落寞的時刻、悲傷的時刻、快意的心情、引吭高歌不計形象的灑脫心情、一定再來的暗暗約定、好似回返故里的似曾相識感等等、等等,都全是心的狀態,而實物卻完全上不了心頭。為什麼會有類似「旅遊白癡」的狀態?至今還是不明白。或許就因為只在意當下的感受、當下的心情,於是可以同一個地方去上好多回,每一回都覺得好似新到一般。

 

人生一回如一趟旅程,我這專於心境感受的習性似乎還是故然,世人眼裡有多少成功、多少失敗、多少掌聲、多少喝采,不敢說全不在心頭,但更鮮明的是走過一站又一站的心情。
各種角色中的自己有著甚麼樣的感受?感受比所有的「外在呈現」更具體的活在自己心中。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髮弄扁舟.

李白啊李白!當知我心。

下一站要往哪去呢?就是再來一場人世遊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