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不知道要怎麼擺平、進行、收尾這樣的事件、場面,一直擔心的場面似乎一步步的現形了。
大老粗要改屋,找人來談了幾個月,最後是整個翻盤。打一開始言談中就聽他說「改屋,簡單啦!找幾個工人來,說出你要甚麼,人家就會做給你啦!小事一件看得那麼困難,真是做不了大事的人才這樣。」
隱約中覺得不是他說的,趕快動手搜集資料。果不其然,老屋改造一定得把基礎工程做好,十五年以上的老屋水路的健全更得首要考慮,鄉居老屋最大的問題也在漏水、壁癌、淹水三大項。
即使解決了漏水與壁癌,淹水也拿它沒輒,因地處低窪。
擋不住他要改屋的念頭,只能從如何把改屋工作做好下手,提出得把水、電管都抽換的想法(從搜集的資訊得來的概念),單是這個觀念就跟他拉扯了好多天,他說「水、電管都在牆壁裡,又沒壞,換甚麼換?」,一個觀念的說服就花掉好大的力氣,終於同意換管。
類似這樣的「溝通」必需一個環節、一個環節的進行著(唉~被磨得快要可以代表政府進入聯合國談判呢),他卻又突如其來的有了新主意:「改屋工程分兩階段」。
第一階段只做外牆塗防水漆與挖掉鋁門窗改成氣密、更改門窗尺寸,為的是防止漏水與從窗框進水的現象。
連窗子都挖掉的工程,泥作一定得進場,又是改尺寸的敲敲打打水泥壁面,這樣的工程一定多少都會動到內部的固定設施,怎麼有可能延宕半年後再進行第二階段?
至於壁癌問題他老兄想留到第二階段室內工程時再做,還想簡化作業,只簡單的用木板給封壁面,眼不見為淨即可。
好啦!一切照他意思。
才敲了三天窗,泥作師傅說壁癌應該一併處理,否則窗框的塗抹會與將來要施作的不一致,而且是兩遍工。
好,打壁癌。
於是連被水泡爛的二、三樓地板也一併要開挖了,我跟他老兄說「這不是一步步的把第二階段要做的部份也納進來了嗎?」
整個房子這裡敲、那裡挖的亂成一團,卻還沒有該如何進行改造的圖面、方案出現,沒有半張管線配置圖、沒有任何房間格局的方案,一步步的走向大老粗最早時候所說的「找工人來做不就得了?」我的媽呀!
白天我陷在一團亂的屋子裡,夜晚我絞入千頭萬緒的思路中不知如何進行與收尾,此刻凌晨三點輾轉不成眠。
今天,不,該說是昨天了,他說「由你決定怎麼做」,我的天!把整個局都一手打翻,然後再要我進場。
打一開始就一直跟他說「謀定而後動」,先把紙面作業都規畫好,再請人進場按計畫、圖面施工,才能省時、省力、省工、省錢,成品也才能吻合心目中的理想。
他說我把他當小孩,大聲的說「誰不懂得該這麼做?!」。
我們現在就正是在往反方向走,沒有任何的idea,只有進場的泥作師傅說「敲這裡、敲那裡」。
我們正是被牽著鼻子走的小孩。
再氣惱已經沒用,工程已經開動、屋子已經破壞,為今之計是我得先穩下來,心很亂。
照現在的發展,內牆刨除、地板挖除,破壞的部份會一樣、一樣的增加,破壞的這段時間裡要把可用的東西挪位到不妨工程進行的地方,還要能維持基本生活所需,更頭痛的是如何再建設。
啊!轉念、轉念!這樣才能激發潛能,孔子說「吾少也鄙,故多能」,我說「吾夫栽培,故多能」。
來日鄉居改好後,說不定都可以轉行了呢,有得、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