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心理學上有個相當有名的機制「fight or flight」,就是人在面對壓力時的反應不是選擇對打就是逃跑。
回顧自己對付壓力的方法還真是逃不過這個「打或逃」的模式,要嘛不知天高地厚的全力與之對應,就指望可以輕騎過關;要嘛猛睡覺,不讓自己醒著面對,因為醒著覺知太痛苦了。

睡到幾時?當身體養足力氣心力也會跟著增加,或者對於壓力的存在已習慣時,自然就不再躲進昏睡無知的國度中。

 

「對打」是全身肌肉繃緊、全神貫注,把自己像一隻吹滿氣的青蛙一般的面對強敵或挑戰、壓力,這時的「我」~~「好大一隻」。

「昏睡」是逃避,假裝挑戰、壓力、痛苦不存在,只要睡著了天下太平、西線無戰事。這時的「我」躲入昏睡的國度,存在等於不存在。

 

先生朋友送的CD中有首梵唄叫我開了眼。
低沉、渾厚、震撼的男眾誦唸聲不斷的一聲又一聲的迴蕩著,不知其義,聽在耳裡如同人世恐怖的打擊一波又一波,叫人不得喘息。
這時一個聲音輕輕柔柔的加了進來,非常輕柔,時而必須豎耳細聽才得聞。極柔、極細、極輕的曲音,出自男子的口。

 

男子一路輕唱,背景音是隆隆作響的群音誦唸,又低、又重、又沉,像什麼東西就要炸開來似的節節進逼。
啊!人生的打擊不就是這樣叫人無處躲的逼迫著?!
男子輕柔的唱腔猶如在告饒,在細細傾訴再也無法承載,祈求老天放人一馬、手下留情。

 

男子婉轉的唱腔一再的迴盪在車中小小的空間中(我總在行車中聽音樂),和轟隆隆的誦唸聲形成一種奇異的平衡感,一種輕與重、剛與柔的平衡。
聽了又聽、聽了又聽,突然心靜了下來,不再分辨強與弱、群與個、剛與柔,只覺得兩者混成一體,美極了

 

我怎麼面對困境、壓力的?不就是膨脹自我的對打或假裝不存在的逃避嗎?
幾時用這樣的態度面對過?
總是急於要把壓力甩落身後,幾時心甘情願的接受逆境的到來,定定的看、輕輕的說、俯首稱臣過?

沒有!一次都沒有!不是虎著膽子硬裝好漢的對峙,就是連滾帶爬的想抽身,要不就是告訴自己「好漢打脫牙要和血吞,別叫、別嚷、別讓人瞧見,少丟人現眼」。
告饒?想都沒想過。

 

逆境也有甘美時嗎?打擊也能教人柔嗎?

我想再多聽幾遍這奇妙的梵唄, fight or fligh」的模式用了這許多年應該也夠了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lice 的頭像
    Alice

    雪泥鴻爪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