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地形南北狹長,中央為山脈分佈,早年開發就從西部開始,中央山脈阻隔東西邊交通,然而先民因了種種因素,克服地理障礙翻山越嶺開闢出山中道路,以便達到移民、經商、墾荒、撫番等等目的。
這些舊時使用的道路有些因久未使用荒煙漫草而廢棄,有些則成為今日公路的基礎,有些則為登山客所好,做為尋幽訪勝、緬懷古蹟之用,稱之為
台灣古道目前總共有21條。

 

先生朋友發起要徒步從屏東加里寮走到台東的苗圃,也就是浸水的部份路程,浸水營古道起點在屏東水底寮-玉泉村(石頭營)-新開村(坎頭營)-歸化門-力里-大樹林-浸水營-出水坡-姑子崙-大武溪-到台東大武為終點,全長47公里

 

早上八點出發,一行人總共十七人乘坐兩台小巴,抵屏東春日鄉的加里寮,開始一天的步行休閒活動。
預計五個小時半到六個小時可以抵達台東苗圃,然後小巴再接我們到台東大武泡溫泉,接著晚餐,再開車送大家回屏東。

 

這天的天氣真好,溫度很適合爬山,或許山腳下正飆高溫,我們走在山林古道很少照到烈陽。
大漢山標高1400公尺,山中空氣極佳,又比西岸的山林多了份難得的水氣,不只山樹清新無塵,古道現只登山客使用,沒有人為的造作還能保持大部份的原始風貌。

 

大體而言,除了少數陽光照射不到的路段有些地方會打滑,行走時必須小心外,算是不難走的一條山路。
只是路程真的長了點,一個小時平均走 三公里 ,我們的路程是15.4公里,預計頂多六個小時可以抵達車子所在的苗圃,但實際走了下來連同用餐與休息四五次的時間,我們總共用了八個小時呢!

 

走到後來整個小腿肚都結成團的感覺,好多人都唉唉叫,不過都是女生叫得多,男人們不知是真的比較神勇還是面子問題不敢示弱,沒聽到叫疼的。
其中有段插曲,有位白白高高胖胖的先生到後半段時臉色發白、身軀不穩、踉踉蹌蹌的,看來一副要出出問題的樣子。
想起去年某位高官也在登山時魂歸西天,心裡暗叫不好,不知會不會出大簍子。還好有其他男士幫忙扶持餘途,背包也有人幫忙背負,於是我們跟在後面也放慢腳步且走且停,事實上當時體力也耗得差不多了,樂得能休息喘口氣。

 

出發前一晚沒睡好,主要是小鎮當天下午開始空氣極差,過敏發作,吞了藥還是無法完全擺脫,到夜晚就寢前開始輕微氣喘,一個晚上就聽見自己氣管在拉風箱似的咻咻叫,根本無法入睡。
到天亮總共合眼的時間加起來沒三小時,一大早還跟先生說有點擔心自己會成為大家的負擔,考慮是不是該打退堂鼓,沒想到山上氣溫宜人、空氣佳,本來山腳下不舒服的症狀都消失了。

 

一腳高、一腳低的走著山路時,看著山下的景觀和隔座高山飄下的山嵐,心想為什麼人要冒著肉身這麼的折騰(那時已小腿不聽使喚,靠意志撐著下山),景觀有美到讓人感動到無以覆加嗎?


我想不論是多麼喜歡獨身出遊者應該都不會嘗試自己一個人高山行,太危險也太無可預料,沿途如果不是一行人嘻嘻哈哈、有說有笑,山路真是寂寞到頂,栁暗花明也沒有任何一村的孤單無助。

 

偶而嘗試這樣的旅程,走出人習慣的「人為世界」,體會大自然的環抱下人渺小的本色,再和日常生活中失聯的身體緊密的結合,看看腿在哪、腳掌在哪、手在身體傾斜時如何擺動求取平衡、腳在底下不踏實時如何收放,讓早忘了的身體感覺又可以回來,和自己的肉身再緊聚一起。

 

山路中同行的伙伴有些人平時就熟,有些也是第一次見面,山中的同行大家回歸一個角色、一個身份:同行者。
人和人的關係在日常生活中常是沉重或複雜有重量感,人又不能沒有他人而活下去,山中同行的單純角色既可以滿足人的群性,也可以沖淡日常生活中的交纏感,不錯!單純是一種快樂。

 

所以高山徒步既回大自然的懷抱復可與被冷落的身體重修舊好,還可以和人群有單純的交會,只要體力許可、時間許可,久久來上一回豈不快事一樁?!

 

下山已是六點,衡量回家還需兩個多小時的車程,餐廳又只營業到晚上七點半,於是我們捨去泡湯的節目,直接往餐廳兩車會合。
玩得開心、吃得開心,也沒有變成大家的包袱,哈哈哈~~~太快樂了,神勇、神勇!叫我第一名啦!
翻山越嶺到台東,不已經完成了嗎?!下次要到哪?等我去「盧」主辦人,很快就又可以快樂行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lice 的頭像
    Alice

    雪泥鴻爪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