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親友中有人夫妻兩一輩子都沒工作過,靠的是祖上豐厚的餘蔭,全家人像候鳥一樣天氣轉熱時就飛往美加避暑轉寒時就又回到南方來我去過她在加拿大溫哥華的家位於高級住宅區像人間天堂真是開眼界。他們的生活就是和同等級的朋友打牌、「喬」飯局、喝下午茶、逛名店。開心嗎?還不錯,但也有不開心時,譬如說得知某個朋友邀了誰喝下午茶卻沒邀她,或某人和某人說過哪些事卻沒跟她說,這一類我們通常覺得無關緊要、豆大的事兒卻會讓她或他鬧起情緒。

 

還有妻以夫貴的人,跟著先生全世界走透透,出席各種重要場合,負責打扮得體,光鮮照人,平日就是泡湯、按摩、針灸、逛街、上館子,務必讓自己的體能、外型都處於最佳狀態,人生對她而言就是要好好享受。她的論調是:「女人該讓自己擁有最好的,而不是犧牲自己、成全先生孩子,想要像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家人的女人,笨死了!」。

 

除了上面的例子,也見過公教退休者生活的重心除了講究如何吃外,就是參加哪家旅行團才能玩得「又俗又大碗」。

 

也有中產階級的小鎮居民,日常作息把卡拉OK當成生活重心,呼朋引伴、引吭高歌。這一種人的說法是人生不要太嚴肅,要多樂活,因為太花錢的玩法玩不起,就走「低消費、眾娛樂」的路線。

以上都是在自己能支付的範圍內,向外尋求種種讓自己可以快樂的日常過活方式,差別的只是花用金額的多寡,而「快樂外求」的心和作法是一樣的。


但還有為數更多的升斗小民,單是每日三餐的溫飽就已耗去大量精力,工作時數又長又累,心力就在工作中用盡了,快樂?能有穩定收入的工作就已經是最大目標、最大滿足了,哪還會去想要怎樣才快樂?快樂對這層人而言是奢侈品。

 

最近重讀克里辛那穆提的書,對於他思想的深刻、深奧真是嘆為觀止,雖然他的一生經由胡因夢所翻譯的自傳早先就有了大致的了解,然而還是對他的心所能達到的深度與清明度覺得不可思議。同時也生起一個疑問:到底他是走過怎樣的椎心之痛,才會有那麼一遭深刻的心之旅程?心之旅是完全向內尋索的、孤單的旅程。

 

而會讀克氏的書、會去聽克氏演講或其他心靈課題的探究者也為數不少,這是偏向內在的探索者,與上面所說的外求快樂者有相當大的差異性。

 

同樣生而為人對於快樂的定義差別很大,追求的方向也如上天、下海般的背道而馳,外求者對,還是內索者正確?不同的方式,同樣的是短短數十年的光陰。

 

我們在各自習慣的世界裡找同類型的人,一起朝向可能的快樂之途前進著,最終能不能找到快樂?或者在尋求的過程中本身就是快樂?「追求」的行為就像捕蠅紙,而我們就如捕蠅紙上的蒼蠅,人,一定忙著趨樂避苦吧。

 

外求、內索、外求、內索,逃不出這個模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lice 的頭像
    Alice

    雪泥鴻爪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