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NOWnews       

 

他的心底有幽幽的、豐沛的情,不只在拍【海角七號】,不只在拍【賽達克巴萊】。

因為看【海角七號】,深深被感動,散場後回到家,就在網路上搜尋導演魏德聖的相關資料,因而就在線上看了【賽達克巴萊】。賽片只是短短的5分鐘試片,說的是原住民抗日英雄莫那的一小段故事,卻讓人嗅到濃濃的身為原族血脈相通的愛,愛祖、愛家、愛鄉。連所選用的音樂和旁白,都讓人打從心底應和著片子中流洩的情感。

 

【海角七號】近來很轟動,和朋友一起前往觀賞,確實滿座,也確實好看。片子裡出現的都是小人物,場景在恆春,說的是國、台、原住民與日本話,單是語言就夠熱鬧,而小人物的口白更是鄉土俚俗,把台語的韻味發揮得淋漓盡致,故事從一場音樂祭的籌備貫穿出兩個世代的愛情。

 

戲院裡的觀眾很能在導演設計出的「點」上發噱而笑,有幾場更是笑聲不斷,不論是對白、情節還是節奏,都見導演功力。兩個世代的愛情,一場音樂祭連貫起六十年的時空隔閤。兩場愛戀都是中日交,六十年前戰敗遣返日本,卻苦苦相思恆春小鎮女子的男教師,透過七封歷史悠久的情書,細細傾訴既是歸鄉也是離鄉的心情,鏡頭用近於黑白的色調配合著男子緩緩道來的嗓音,很美、很雅的文辭,讓聽者的心也跟著跨越消失的六十年來到眼前,來到與當年女角同名的年輕友子的心版上。

 

比【海角七號】故事情節更讓我動容的是此片編導者(魏德聖)的心,單是在觀看影片的當下,就可以嗅到此人濃濃的愛鄉情與對小人物的包容心。兩個世代的愛情故事在我看來只是讓影片產生『柔性效果』的潤色,(前一代的愛更勝於新一代的,六十年至死不忘的心與情,幾人能夠?!)重點在恆春人對家、對故鄉的情,小人物說不來甚麼長篇大論的論述,就只是「音樂祭,在地人要開場表演」、「恆春也是有人才的啦」這樣的心情。

 

小鎮上的人,小人物的生活,就是每天都要給它過下去,不一定能有黑白分明的結果,就像機車店的黑手店員(鼓手)可以繼續愛戀著一胎三子的年輕老闆娘,像喪妻的鎮民代表可以和喪夫的徐娘同居,可以和排斥他的男主角(范逸臣飾)共同生活在同個屋簷下,也可以坐著汽車幫他送早該送出去的信,一封又一封,就為完成年輕人玩音樂的夢,也為實現他自己那個「音樂祭,在地人要開場表演」、「恆春也是有人才的啦」心情的堅持。

 

生活不是非黑即白,人生也不是只能在善惡、好壞兩邊動盪與抉擇,天上的彩虹有七道顏色,片子中時時會提到彩虹,彩虹是人心深處的愛,不論何時何地都在,我看到魏德聖心中的彩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lice 的頭像
    Alice

    雪泥鴻爪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