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      人籟地籟、天籟

   人籟是管樂器,地籟是萬物的竅孔(風通過即有聲響),但天籟則還是不懂

 

2.      大知與小知之士的評比

有趣極了!我們多的是小知之士:不斷的盤算、幹練、眼珠直轉、器窄量淺、所知有限、伶俐善辯、有板有眼、有所依循、挖空心思、見風轉舵。唉!就應了一句「終歸片面」

原本上題還不知道的天籟現在有了新解,原來所有喜怒哀樂的人生百態也算天籟。所有的演變就是天籟!

 

3.我即大自然

很新奇的說法。之前對大自然的解讀不外乎山河大地、鳥獸蟲魚。放眼望去,非人為的存在就算是大自然。而莊子說人亦為大自然所造,但若無人的存在,大自然的存在就無以彰顯,所以說大自然即我。

 

3.      人世掃瞄

莊子眼中的世人一生:是出了娘胎就必須活下去,長大成人投身社會,忙忙碌碌、砍砍殺殺,一點一滴消耗生命的元氣,到得衰老,心也跟著老化,累到枯萎,還不知以後的下場會如何的糊塗一生。

這樣不確定、不安定的一生,人卻能形成「成見」,還加以堅持,言之鑿鑿的爭論著是與非,莊子以之為笑話。

人生真的這樣的不可確知嗎?某個程度與角度來看,人生的不確定性或脆弱性確實如此,然而在風雨飄搖的船行中,總要抓住某些可以讓人穩住的東西啊!否則時時的不確定感如何立足人間?

 

4.      針鋒相對、「是其所非」Vs.「非其所是」

確實!世人各行其是,問題是各人的「是」不盡相同,有時還恰恰相反。有立場就有偏頗,所以金剛經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但如何能做到無所住?

 

5.      處身虛空

六祖壇經有三十六對法(應該是六祖壇經吧不太確定),對錯、黑白、是非、高低、正反、胖瘦、生死等等,世間相一定會落在二元對立的概念範圍內。有立場就落入兩邊中的一邊,不論是正還是反。

莊子說宜處身虛空還是讓我聯想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金剛經。

 

 

6.      朝三暮四與朝四暮三

以猴子的計較為例,也以伐木做車為例:此生彼死、此壞彼成。加加減減、生生死死,整體而言:無生無死、無增無減。好熟悉的語法!不就是心經說的「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問題是如何涵養出如是大的眼界與胸襟?不立足於小我而放眼天下萬物。

 

7.      是與非

物各有形,源乎自然,應一視是與非、齊觀短與長。然而吾人認知必分主客,斷其長短優劣,否則無法行為事。太難了!不去論斷是與非、長與短

人事物的論斷是不易,因少有客觀條件完全相同者;且要論優劣需有標準體,但標準體就一定標準嗎?

是未必是是,非未必是非,時空條件變換,很可能是非完全翻盤。「忘掉天年,齊觀生死,忘掉仁義,齊觀是非」唉!知易行難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lice 的頭像
    Alice

    雪泥鴻爪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