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腦海裡出現一個傻問題:「人為什麼要修行?為甚麼要學佛?」四處問周遭學佛的朋友,他們的答案不外乎「因為學佛讓我心安啊!」、「讓我比較踏實感啊!」,再問「為甚麼學佛會讓你心安?」,就說不出個所以然了。

 

其實,不論是哪種宗教都在給心一個歸依處,讓心可以安下來,但問題是為甚麼心會不安?活在世間、在這個人間活動的人,為什麼會不安心?當心有恐懼、害怕,有欲求時都是心不安穩的狀態,即使是小兒,只要知道大人會不高興時,也會心生害怕,心不安。那麼也就是說,只要能夠讀取到他人的情緒狀態就開始了「不安之旅」。

 

人心不安時做些甚麼事?有些人採用逃避的方式,轉移注意力,去唱歌、跳舞、聊天、逛街、吃吃喝喝、睡大頭覺等活動,有時候這些方式也奏效,反正注意力一轉移,問題好像就沒那麼嚴重,心也就跟著不了了之,等下一波的低潮再現時,很可能也是老套再走一回-逃之夭夭。

 

然而也有人就是選擇跟那個「不安」耗,不逃,硬生生黏在問題上,黏在那個不安的感覺上。如果一段時間仍無法突破不安感,很可能就有人會走上憂鬱,甚至是更激烈的路,如自殺或精神出狀況。不過也有少數人,在跟不安正面對上之後,真的可以做到心開意解的。

 

投入宗教找尋心安是正向面對自己的缺憾,還是逃避?現在投入宗教行列的人數非常之多,但幾人真能在其中得到心安?如果只是轉移注意力,只怕在原有的問題之外還會再增生其他困擾,差別的只是眼光肯不肯落在其上而已,問題並不會因為你不看它就可以消失。

 

當然,有些問題可以馬上下手尋求解決之道(如果夠勇氣、夠決心的話),但也有些問題卻必須等候動手的時機,這時能做的只是「安忍」。對急性子的人而言,這恰恰就是罩門,不聲不響的蟄伏著,不起任何反應,就是靜靜的、靜靜的看著事物的變遷,也看著自己內心的起伏。我們早就習慣了要有動作、有反應的生活模式,這樣的「無為」,讓一切相關的存在自行去運轉,而人只是靜立其位的等候因緣的流轉,轉到一個新局的到來,不容易啊!

 

不安之旅,安忍!安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lice 的頭像
    Alice

    雪泥鴻爪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