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開頭就寫出「不景氣的年代,真正不景氣的是人對痛苦、缺乏的耐受力。」
這些年台灣已經聽慣「不景氣」這三個字,即使這兩、三年的房地產好像一片榮景,從其中賺到錢的人也不少,但市面上卻老聽人說「現在不景氣,生活大不易」。我是個沒經濟學概念的人,反正這輩子就是領薪水過日子,生活平淡中也一年年的過,但心裡一直納悶著:「到底怎樣人們的生活能夠好過一點?怎樣才叫做好過活?」

 

作者生活在二次世界大戰後失利的日本,民生一片凋敝,失去丈夫的女子帶著兩個小男孩,無法在大都會的廣島(原子憚的投擲地)討生活,只好把年僅八歲的么兒(作者)送回佐賀鄉間託母親照顧。就這樣展開了作者與祖母八年相處的歲月。

 

困窮的鄉間,上了年紀的祖母能有甚麼謀生的能力呢?除了在佐賀大學及附屬中小學當清潔工外,就是撿破爛。撿門前小河道上游漂下來的用品、食物(等級當然就好不了哪去了),沿路撿拾的鐵釘、罐子,這樣的生活當然就是節衣縮食,欲望常有不能滿足的時候。然而阿嬤處理這些時刻總能用正向的眼光,於是絕處自能有生機,不只不苦澁,還讓人眼睛為之一亮、心頭為之一暖。

 

書中寫下的阿嬤語錄,多的是智慧的結晶,如「窮有兩種,有一種窮得消沉,有一種窮得開朗,我們要窮得開朗」、「我們家和新近才窮的人家不一樣,我們是世世代代都是窮呢!」「真正的親切要讓人察覺不到」、「有錢的人很辛苦,要煩惱錢怎麼花」哈哈哈!!!太高明了,在不順遂的環境下能有逆轉的眼光,總能見人所不能見,於是行人所不能行就不是問題了。

 

我們一般人都打腫臉充胖子,怕讓人知道自己有哪些不足,包括現實生活的不夠寬裕,我們會盡力遮掩,因為怕他人投過來的半似可憐、半似「我比你強」的眼光。因為「窮」、「不足」就是「差勁」的符號。四十來歲喪偶,獨自拉拔七名子女,長期和現實生活打肉搏戰的生活歷鍊,這樣的生命經驗不是特例,然而佐賀阿嬤窮得不畏首畏尾,窮得抬頭挺胸、理所當然。

 

對於自身的不足,不論是有形還是無形,除了了知與接受之外,我也想向佐賀的阿嬤看齊:能在陰暗處看見陽光,不足處看見豐盛。

 

Alice, 加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lice 的頭像
    Alice

    雪泥鴻爪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