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買這本書有部份原因是受了書名的影響,我以為「告別娑婆」意味著解脫,從這個塵世紛擾中徹底解脫,而如何能從這個既雜沓又熟悉的紅塵俗世中安然離去是我近來梗梗於懷的。那天在書店中讀了一下,看到書中兩名高靈的現身,更引發了好奇。雖然幾年前也看過賽斯書,知道國外也有靈媒與靈的存在,然而當年賽斯書的閱讀並未帶來明顯的個體轉變,於是當下就決定買下,回家好好研讀一番。

 

趁著颱風假,哪也不去,抱著厚厚的一本書,開始啃。

 

剛開始提到聖經的不可信,其所記錄的實非耶穌基督所言所行,而是經過他人自以為是的認定與解讀。宗教的形成無關悟道的可行性,教會或任何宗教組織都不是解脫的所在,經文的記載有其形成的背景,甚至是難脫厲害關係,這是時隔千年的後代難以想像與了知的。之前曾應好友之邀,前往教堂做禮拜,跟著教友唱詩、讀經。當場很被基督教友的熱情與單純感動,座下的我跟著大聲唱詩歌,但我心清楚基督教不會是我安身、安心處,然而我肯定虔誠信仰基督教的人們。能單純的信靠一位大能的上帝與祂的獨子,信受這人間一切均是祂所造與安排,一切好與壞都自有祂的道理在,不須去妄加揣測與抗拒。能這樣單純的信仰本身就是福氣,這個世界本來就有形形色色的人,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何其大,人的問題太多了,而能相信一切都是上天(帝)的安排,人生在世不孤單,有上主可信靠與依賴,這是多麼令人安心的一件事!且不管到底這樣的信念是真或是幻。更何況信有上主,所言所行照其旨意,不背離「善」,能這樣信受奉行的人多了,那麼社會就會安定。社會的安定是多少世紀以來人心所向!所以基督教對於社會是有貢獻的。除基督教外其他宗教應也都能有安定社會人心之功,至於信仰哪個宗教比較好,事實上是不須比較,就看個人的出身家庭(人常會自然接收原來的家庭信仰,但不是必然)、生命經歷(際遇會左右人的心境與決定),能讓個人覺得心安的就是他(她)的宗教。
話說回來,在基督禮拜堂中讀著聖經,雖然有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我是個會受故事吸引的人),可對我而言,聖經的義理太簡單也太「一筆帶過」。純粹就是對我個人而言。所以看到此書所寫的「經文的記載有其形成的背景,甚至是難脫厲害關係」以及「流傳的聖經不是基督的原意」我就大感興趣,更想看個清楚。

 

書中一再提到人的輪迴於世間,這也讓我耳目一新。輪迴的觀念並不稀奇,佛教與印度教都講人生生世世在輪迴,然而基督教是不講多生的,只對此生著眼。是甚麼動力讓人一再的來娑婆世間?書中提到分裂的意識,從上主那兒分裂的一時心念,轉而成了「小我」,因之人有根深蒂固的恐懼與罪疚(因與上主分離或謂之背叛)。這深刻的內疚與恐懼感讓人不但向外投射成大千世界,也投射出人我之別。為了可以不要與內在的罪與懼共處,大千世界可以讓人容身與推託(所有的錯源頭都是他人)。「小我」在大千世界中因了對外的投射而更加牢固的形成「自我感」。一再的指責外在人事物,企圖保護內在那個小小的我,不去看最原初的出離,只能一再的強化「我」感。事實上外在的世界與內在的我都是幻化,就如同人在睡著時夢中出現的情境與情節(如中國古書中的黃梁一夢)。

讀到這兒,聯想起金剛經中的「無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這部「上主」字眼一再出現的西方著作,卻讓我聯想起佛教的教理。

 

書很厚,總計高靈來會十七次,目前才讀到第五會,還要一大段時間的閱讀。但一面讀,有個聲音越來越清晰,「有沒有純中國或東方的著作-對於娑婆人生的解讀與出離之要的著作?」雖然現在東西方的融合越來越多也越容易,但對於這麼深刻的「生死大事」(娑婆之別不只在於如何才是「大活」,也事關「大死」),我卻深深期盼有份自己民族的說法、引領,倒不是種族主義的作祟,而純然是因了有些東西是全面的,如空氣一般,我們長久受用也受育其間,唯有這樣的來處我們方能如魚得水,自在其間,受用無窮。

 

這本西方著作目前大約只讀了一半,半受吸引半存疑。閱讀它需要一顆安靜的心。讀後能否茅塞頓開?難說!頭腦所得對於生命的解脫其實是不太管用的。我常想讓生命的困境有個出路,在毫無對策下也只能從閱讀著手,明知很可能是「磨磚作鏡」,卻也盼著鐵杵可以磨成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