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滿座盡歡的宴席間有人拋出這麼個問題:

有位出家七、八年的師父在某個機緣下遇見另一名出家人,彼此投緣,交往不知不覺中多了起來,最後有了情愛。這出家師父回首一路的修行,終於做出決定:回紅塵。
說故事的朋友問大家對做出這決定的師父看法。

 

朋友先說他個人的看法:了不起、有勇氣、甘冒千夫所指「為道不恆」的冷言冷語。

座中另有人說:求道半途而廢,追求個人情愛哪是勇氣?應該繼續修道,克服個 人欲念才是大勇,否則只是凡夫俗子一介,陷溺俗情何勇之有?

再有人說:出家求道只對自己負責,不需把他人眼光評論置心間,世人也無需妄加評斷。既是對自己負責,那就沒有所謂勇、不勇的看法。

 

也是。
出不出家、修不修行是「吹皺一湖春水,干卿底事」,做為旁觀者的我們其實勿需多言,然而當事者要做到完完全全不把他人言論、眼光放心上談何容易?!「千夫所指、無病而死」的例子太多了。


我那發表出家求道只為自己負責的朋友是個敢愛敢恨型的人物,當她說著以上言論時,我想著她的生命故事,這人也坦白,這番言論和她的人還真是「稱頭」。她要有朝一日來個人生大翻轉,很可能就走上一條千呼萬喚總不回的路。
她敢要自己要的,敢為後果扛起責任。

 

那說著「應該繼續求道才是真勇夫」的朋友,推論起來求學時代應該是好學生吧。我們總被一個高懸的目標、高超的理想催眠著,義無反顧、不做他想的一直向前追尋著美麗新境界,但會不會是空包彈一個呢?

 

在大澈大悟前能真實面對自己內心的聲音、內在的需求,不論是來自於生理的需要或心理的渴求安慰、了解、共鳴,為了不欺騙自己、不讓罩身的袈裟表裡不一,放棄多年來的追求、所謂的「一人出家、九族升天」(又是集體催眠吧?),這不也是某種「雖千萬人吾往矣」嗎?明知會惹來閒言語,依舊執著於坦白、真實,這就是勇。

 

許多人毅然的拋卻萬丈紅塵,割捨下親情愛戀,走向求道之途,以為非如此不足以明心志、証道果。
記得有句禪語說「雲在青天水在瓶」青天抬頭可見,瓶中水也從來不缺,缺的是甚麼?又,怎樣才是勇者

參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lice 的頭像
    Alice

    雪泥鴻爪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