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心存著好奇,人對上師俯首聽命的恭敬服從、盡心侍候所為何來?於是《遇見上師之後》遂成了案頭書。

也在格子中寫下<師恩、父母恩>交待讀此書的緣起。http://tw.myblog.yahoo.com/morningwindtw/article?mid=3576&prev=3583&next=3567

 

本書作者詹固仁波切自己走過服侍上師的日子,根據他的自述,是非常恭敬、盡心盡力的侍候著上師,包括大小事的打理、三餐的煮食供養,當上師吃不完食物時會開口請求賜他進食,還幫忙洗腳、按摩、甚至親腳。
這一切的做為先設其為真,那麼的確是對上師的信與愛深入骨髓。

 

由這麼一位對上師口服心服的人來介紹上師與弟子的互動,以及人為什麼要在父母之外再信從上師,甚至更信、更愛,是基於父母無法讓人脫離塵世的輪迴,而上師可以讓人超越。
所以凡人更需執弟子之禮,去自我中心的驕慢、懶散、推拖、延宕之心,對上師交付的事情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因為一位明師、一位真的上師他會知道你的能力到哪,如果連上師的囑咐都能找理由、找藉口為自己無法完成做解釋,那麼這個自身人格的「劣質」就會出現在其他時間、其他場合、其他人事的互動上,同時自己也會為這未能修繕的劣質付出代價。

 

好,我信人心的質地最終還是會露出真面目,不論對方是誰,也不論一時之間我們給予多少的偽裝,甚至連自己也會被騙過。
所以當一個人會敷衍上師,會怠墮、欺騙,那麼對任何人都會來這一手,這是勿庸置疑的。
但作者以此告誡人應對上師執禮至誠恭敬,累積福德資糧,上師給人任務是要來啟發心靈,所有上師的要求都是在摧毀我們的貢高我慢(即一般所言的驕傲自大)對上師要有信心。

事實上只要我們能以這等無悔、無疑的心來對待生活中出現的人群,不論對方如何要求與責難,我們都在其中找到正面的解釋、正向的眼光,用這樣的心眼態度堅持下去,哪個人不會越來越好、心量越來越寬、越來越活的像孩子的天真?!要調伏自我的劣質,四周都是對象,心都在其中作用著,哪需限定只在特定對象上?!

 

尤其看到第121頁時特別不舒服,因為書中鼓勵人要盡可能安大佛像,不論是道場還是家中。說是佛像大在供養時就是供養到許多佛菩薩。

拜託!這踢到我的痛腳了!

 

為什麼要蓋富麗堂皇的廟宇、佛寺?為佛法永流傳?佛法到底為誰而設?不是為人、為苦難中的人嗎?眼睜睜看人受苦,然後把道場蓋得又大又莊嚴,是真莊嚴?台灣的佛寺不論顯密還不夠多、不夠漂亮、不夠大?

甚麼是「佛像愈大愈好,累積的功德也就越多,這並非是西藏獨有的傳統,而是佛教普遍的傳統」???

 

我是個膽小的人,毀謗三寶的罪,我怕,但是吞不下這樣的言論,無法讓這樣的說法飄蕩在字裡行間而我默不作聲。這段文字映入眼簾的同時,那些受苦的人和動物也在我眼前出現,我豈能不吭聲?!

 

佛法的目的在改善人生活的品質,活人的。(其他的宗教也一樣,不單是佛教)
人生時時像茫茫大海,我們不知終點在哪,也不知何時大海會起風浪、不知自己這一隻小舟會盪到何方,信仰讓人在茫茫大海中有如望見燈塔一般的有方向、有亮光,它告訴人這一生不是了無意義,所有我們的作為上天看得一清二楚,不論你用甚麼辭來稱呼它,所有今日所為來日必有其作用出現。

人就是存著這樣的心念在渺茫的人生大海中前進,存著一絲意義、一絲希望與寄託。

也因此同在大海中泅泳的我們更需要相濡以沫,不能坐視不救他人的困苦艱難,哪是把力量用在蓋大佛像、大佛寺?我們有多少力氣、多少資糧可以動支?

 

佛像、佛寺,好吧!怕後世佛法失傳?台灣的夠多了!如果說這番言論思想會換來「不敬三寶」的罪名,我認!

不論如何我信宗教的終極目的與最初目的是一致的,都是在為活人找出口,一個身與心都能找到自在的出口。
而我的餘生也只想朝這個方向走,寧願自己摸索,也不要信叫人要蓋大佛、大寺者的言論,不拘有多少人拜他、信他、服他、誇他、讚他。

 

那打從心底深處疼惜有情者方是我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lice 的頭像
    Alice

    雪泥鴻爪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