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網友小賴有篇文章<無能也是種幸福>讀了之後回想再三。

 

我們的文化一直強調能力、積極、擁有的重要,從小聽慣了、看多了,於是無形中能力與積極追求成了高舉的鞭子,不斷鞭策著自己往前跑、往前進。
台語甚至還有句驅策人到骨子裡的話語:「輸人不輸陣」,讓努力的動機從小我升格成大我,這就由不得人放棄或怠慢了。

 

不用提自己成了積極賣命的人是一種疲勞與負擔,就算跟積極型的人共處久了也會讓人打從心底發累。
那旺盛的企圖心、打不死蟑螂般的窮追猛打,好生費力!同時也讓人嗅到:
就因為還沒有、還欠缺、還想要而硬逼著自己往目標前進的張力。

那樣賣力、賣命的大動作掙扎與追求所透露出的緊張壓力,讓旁邊即使只是旁觀的人都會不自覺的跟著捏一把汗、放鬆不得的戒備著。

 

單是一旁觀看他人的用力追求都可以繃緊的感受到追求者的緊張用力與虧缺,更何況是自己成了如夸父般的人物,多累啊!

匆忙的生活步調根本讓人無暇立定腳跟回顧自己走在哪條路上、用甚麼樣的速度、甚麼樣的心情?
內在自發的驅力不斷的驅策著自己往前邁進,那股驅力是甚麼呢?怕落後。
落後代表能力差、無能,會被淘汰或將被淘汰。
那股驅力是文化給予人的「概念移植」,早就植入「腦髓」深處。

 

太累了,太累了。這麼多年的被驅趕、一路跑下來,怎麼會不累?身與心俱疲。上文作者的小賴:
渴望自己是個白痴【這跟我的記憶減退,是否與潛意識作用有關?】
提出的問題我無法回答,或許是有可能。
身心過度勞累時,因了某些「人體智慧」的深層運作,身體選擇遺忘,好減輕已經過勞的身心。

 

放下吧!何必拿他人、社會的眼光來強逼自己不斷的如牛馬般的勞動與有用?就算被人認定是沒用的人、無能的人,但『能放鬆自己、自在生活,真的是人間一大幸福

我們企求他人的肯定,問題是:他人的標準尺是甚麼?

或許有人只單純追求著自我肯定,但這裡也得細密的檢視:自我肯定,其中的內涵是否來自於被移植的社會文化與他者定義?

 

以往只知道跑、跑、跑,停不下腳步,現在多的是原地站定的時間。看看山、看看海,看看日照與月色,聽聽鳥鳴、聽聽蛙叫,嗅一嗅風中的花香與草香,農人新翻的泥地有著生命的芬芳。

 

朋友,放慢腳步吧!如果你我還要相伴行,請不要用你快速的換足、匆匆的腳步製造緊張的氛圍,走在你身邊的我心兒會跳得太快、臉兒會因跟不上而泛紅、上氣會不接下氣,喘呢!

 

現在的我喜歡: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與我同行吧!朋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lice 的頭像
    Alice

    雪泥鴻爪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