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電影<七生有幸>時,除了對那麼一句「這麼些日子我沒有善待自己」有感觸外,片中女角罹患心臟病隨時都有可能死亡,須要有人捐出可用的心臟,還有白血症的孩子,母親陪著孩子在醫院等候有人捐贈骨髓的機會,這種苦苦守候與煎熬的日子沒有走過的人實在難以想像。
我想像不出那樣的滋味。
有了病的我真的還是無法想像只能活六星期的心情。
經過了手術與電療,在「穩定」的時日裡事實上常抱著逃避的心情,不去想可能的惡化或病變。心裡頭常故意不去看可能出現的警訊,包括某些個覺得不對勁的地方,總要家人一催再催才百般不情願的掛號回診與做一連串的檢查。
而一聽說主治大夫出國,心裡居然大大的舒了口氣,也不另外找其他醫師,這分明就是徹底的逃避,不敢想像如果再被宣告又要動刀或這個療法、那個療法時,這個肉身的千瘡百孔或面目全非叫我如何面對?!
因為活生生有著這種逃避的心情,就越發地對片子中女主角要面對的殘酷現實心生不捨,同樣也不捨那患白血病的光頭小男生(做過化療)和陪著在醫院等候的母親。
活在隨時有可能死亡的疾病陰影下,對人生的殘缺會有更多的包容吧。從疾病裡看見人生的不圓滿與短暫、隨時可能消失,也因此而可能會對眼前這短暫的「擁有」更加的珍惜,知道彼此的相會可能就是眼前的此刻。
人看事物的眼光完全來自於生命的「經驗」,一個外境對一直以來都是一帆風順者而言,可能會是生命中不可承受的重,但對於生命中不斷充滿各式挫折與困頓的人來說,很可能只是輕騎過關。
早早就被命運之神拋出考題的人,如病苦者、愛別離苦者,或許對人生的殘缺比起生活美滿的人有更早也更深刻的體悟,那麼就某個層面而言反而是受了某種的「祝福」,雖然這樣的祝福未必人人都樂於接受。
當殘缺來到眼前時,就訓練自己和殘缺共處的勇氣與自在吧。我的功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