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魯國獨腳人王駘,學生眾多,然王駘常無所言無所做。有人不以為然,請問孔子。孔子回答:人以靜水為鏡不以流水,王駘心靜如水,德充天地,不發一言而學人可以感受其氣,不行一事而學人能景其行。

古人說「誠於中形於外」不言而氣自宣,確然如是。「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這是儒家人的正氣,與萬物合一,參天地之功,這是道家的正氣(說是正字即非,道家不言正與偏),而要能形此氣必先靜心,靜心的功夫也就是「心齋」,如何能上手?

 

2.      鄭國因受刑而成獨腳人的申徒嘉,與大官子產同在大師門下受教,子產恥與申徒同行,正色告申徒,不得與之相隨(牛驥同一皁,雞棲鳳凰食)申徒的自衛:

(1)    世間受冤而得罪罰者,大有人在。

(2)    受冤獲罪而不自殺,還能發心求學,是大勇、有修養者。

(3)    天下蒼生乃天地之芻狗,命運會做弄人、給難題。如果沒難題的人是運氣尚好,還沒輪到。

(4)    同窗向大師學習,何以只看到外形而不懂得看內心?

這一則故事極精彩,世人的確很容易就世俗眼光(如地位高低、錢財有無、容貌美醜等)來斷定他人的優劣,獨腳的申徒嘉不卑不亢的板回自己的尊嚴。

 

3.      魯國獨腳漢(受刑故)叔山無趾,想跟孔子學習,孔子以其獨腳而不納。叔山回說心比腳尊貴,孔子浪得天地虛名也。轉到道家的老子處,說孔子的至人虛名是足以害之,是捆人的繩索。老子認同「生」與「死」同;「可」與「叵」同。

儒家一般而言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道家則以無為是尚。長期以來受儒家思想影響的人,要一時改到道家的無為,真不容易。再者,如果真以道家為尊,不知天下會是何樣貌?會不會懶散一團、一事無成?大家就像三個和尚沒水喝的寓言故事一樣。

 

4.又是個外形殘陋之人的故事

衛國人哀駘它,相貌醜陋卻是萬人迷, 連國 君也忍不住好奇,召之入宮,常隨左右,終也成其粉絲。要委以佐國重任,沒想到哀駘它勉為其難,答應後卻逃回家。 魯 君向孔子請教此人到底有何魔力?孔子回答:俗人只看外貌,以貌取人,但此人是「才全」、「德不形」:內在豐厚,不受二元價值觀左右,內心世界寧靜和諧,又能使週遭人如沐春風,是以眾人樂與之親,而不受其外形之影響。

 

5還是相貌畸形的人:駝背縮頸者與大脖子者

莊子一連舉了好幾個相貌殘缺醜陋者的故事,要人莫以貌取人,要能以內涵鑒人,可見世人以貌取人的情況十分嚴重。

 

6.聖人無情?有情?

莊子與惠子兩人各論聖人到底是有情還是無情。莊子以聖人無俗情,但仍順天地之心,內在溫潤。惠子以無俗情、無喜怒哀樂則非人;莊子則回以:好惡徒傷身。俗人日常所行傷神、傷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lice 的頭像
    Alice

    雪泥鴻爪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