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68頁最後:
「如果你跟他們講話超過半分鐘,他們的眼神就變得飄忽,腦子裡開始想別的事,要打電話給朋友、要發張傳真、想著自己的愛人。非要等到你講完話,他們才會突然恢復注意力,說聲『嗯哼』或『是啊』,心不在焉的回到這一刻」
熟悉吧,生活中這樣的場景並不少見。別人也好、自己也罷,聽者常會對眼前正在進行的「對談」有這樣的『出神』。
為什麼會心不在焉?
以為這樣相見、相處、相談的機會還多著,或者以為眼前這人無足輕重、可有可無,是吧?
老教授說是:「人們沒有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所以他們到處奔忙,忙著找尋。他們想著下一輛車、下一棟房子、下一個工作。然後他們發現,這些東西也是空虛,他們又繼續奔忙。」
也是。
我想起 徐志摩 先生一首<偶然>的新詩:
我是天空裏的一片雲 偶然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更無需歡欣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 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人海中相逢、面對時要能互放光亮,必得不忙著前行、離去,要全心全意的與眼前人『心領神會』。
戀愛中的男女、追尋中的真命天子(天女)出現時可以有短暫的『全然交會』,但這樣的時刻很快的就會消失,消失在生活的現實中,生活有太多的『必要』要完成。
那麼就更不必說尋常人等的交流互動了。
老教授卻說奔忙的追尋、必要的剋期完成都是因為尚未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
還做不到就此站定腳步全心的欣賞眼前人、眼前事物,那麼就來個「分段完成」,先學著把腳步放慢,學著好好端詳眼前的存在。
讓黑夜有短暫的交會光亮出現吧。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