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那天的讀書會主持人說:「你們覺得自己和人有親近感的請舉手」馬上有學員發問:「這個題目是否應該有個別性?也就是說我們對某些人會有,對另些人則不會有親近的感覺。」
不是針對某些特別人選,我懂主持人的意思。主持人隨後也做了相同的補充,然後就看到現場寥寥的幾隻手舉了起來,大部份的人包括主持者都沒舉手。

 

這讓我想起2001年出版的書《雪洞》,書中主角丹津.葩默是一名西方女性,走上修行之路。書是八年前讀的,印象已經有些模糊,約略記得修行的場域在冰天雪地的西藏,經過好幾次的山崩,丹津.葩默獨自被困在不容迴身的雪洞中。
這樣的苦行、苦修之後,下山來到凡塵的丹津與人的互動總會讓頭一次來到她面前的人毫無距離的感覺。然而根據在其身旁的護持者之觀察,丹津雖然在與人互動的當下極為溫暖,卻轉身即忘,完全不「沾黏」,記得這是當初執筆者相當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我這個相隔千里、東西文化懸殊的讀者也對此留下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提問的學員以為親密感應該是針對不同的人而有的,然而這個問題是指我們對一般人的感受,它是一個更普遍性的「大地」,人我的關係站在這個土地上。

 

當年不懂為何丹津會有那「乍暖還寒」的做法、表現,經過了這些年,不知何時開始逐漸的能夠了解到丹津的溫暖來自於對人性、人的普遍同情與接納,而「轉身即忘」是因了我們真的無法對「存在」做出任何有效的改變,尤其是每個人所承受的「故事」。親密感來自溫暖的人性,但不代表因之就得緊緊相擁或朝夕共處,也不是只能對某些個特定的人士才能發出的善意。


讀書會上親密感的問題勾起多年前對丹津的印象,於是我到網路找丹津,《心湖上的倒影-與丹津葩默心靈對話》應該可以找來一讀,算是多年前的舊識。這,也是親密感之一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