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位好友,平時聯絡不多,各忙各的,但她常在我心頭。
在大專院校任教的她,還在電腦補習班當授課老師,教授常用的軟體。我見過她上課的情況,非常有耐心。在電腦補習班上課的人有些是完全沒概念的阿公、阿媽,問的問題有時真會「考倒師傅」,而且老在同一個地方轉不出來,我這好友可以一遍又一遍的講解,笑容滿面。利害吧?!
她跟我提起自己是南部漁港的窮農出身,印象中刮颱風、淹水的日子她跟兄姐都必須趕鴨子到高地,父親持家嚴格,小時候如果做錯事,得跪在鋪了鐵釘的路面,一直到父親有令可以起身為止。她說父母都不識字,但是一家長幼有序。曾經有事打電話到她家找她,不論是她哥哥或嫂嫂接的電話,都很有禮貌的應答。
原本她只唸到商科的高職,有個機會學了電腦通過檢定,到※※電腦授起課來。不久母親中風,姐姐當時已出嫁,彼時哥哥也娶了太太在台北開律師事務所,
也在適婚年齡的她不敢跟人交往,她說母親要靠她服侍,誰能容許一個一天到晚跑娘家,幫母親翻身、拍背、餵食、抽痰、洗澡的太太、媳婦?這樣在電腦教室和母親的病榻間奔走的日子她過了好幾年,一直到哥哥決定回鄉開業為止。
兄嫂回鄉後,她仍和家人同住,不只在電腦公司授課,還在嫂嫂娘家的醫院會計室上班(嫂嫂是同鄉人)。有一年中秋她電話來,問說能不能帶著哥哥兩個小毛頭孩子,一個四歲、一個五歲,到我家來玩?當然沒問題。於是一個下午就看她忙兩個孩子,一下子給水、一下子擦嘴,一會兒又追、又拉,一會兒又跟孩子說起故事。這樣的姑姑哪裡找?
她曾告訴我說每天下班會到母親的床前,爬上母親的床,跟母親輕聲細訴這一天的活動心情,雖然母親沒有反應,但她很懷念母親病發前的家居歲月、母女親情,早就養成這個叨叨絮絮說個沒完的習慣。她一路說,我一路哭。
之後,她又投考屏東科技大學的某個科系,畢業後再上該校研究所。在投考研究所前,她跟我說沒把握可以考上,我說沒問題,她做的老天都看到了。研究所畢業後她也順利的到某大專院校任教,她說真沒想到自己一所名不見傳的高職學校畢業生,可以走到今天,她自己好滿足、好感恩。我說這個年頭,個人享樂主義到處盛行的年代,有她這樣的人、這樣的女兒,老天不幫她,還幫誰?
十年了,我的朋友還是如早年一樣在院校空堂的時段到※※電腦授課,也還是一樣在下班之後躺在母親的身旁,說著一天的話兒。
我時常想到她,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