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好友推介的片子,很小品。


蒼茫草原中一戶蒙古遊牧人家,年輕夫妻帶著兩女一子逐水草而居,牧養著一大群羊隻。穿過羊群呼籲民眾要出門投票的汽車、年輕爸爸上城去賣羊皮時騎的摩托車,都可以看到文明即將要滲透到草原的跡象。

 

然而年輕夫妻所搭蓋的蒙古包中,一家子的恬靜生活還能維持著。上了學堂讀書的大女兒也不過是六歲左右的年紀,已可以幫點輕鬆的家事,如騎馬放羊吃草。也就是在放羊的途中找到一頭小狗兒帶回家養。爸爸卻因了小狗有可能曾經與郎群共同生活過而不讓女孩留下小狗,據說曾經與狼群為伍的狗兒,狼群會嗅著狗味前來,到時候羊隻就要招殃。

 

逐水草而居自然就是會轉移陣地,遷移的日子到了,拆下蒙古包,全家行當上了車,留下小狗拴在湖邊(還真令人不忍卒睹),車隊走人啦。好大一段路後發現小兒子不見了,爸爸急著跳上馬回頭跑。快馬加鞭回到故居地,小兒子安然無恙,脫開栓繩的小狗陪在旁邊,附近還有一群禿鷹。抱起兒子又摸又拍又親,終於認了小狗,帶著狗全家上路。

 

片中草原遼闊,但編劇下手處不大,說的是人與狗的感情。狗對遊牧民族而言是最忠實的夥伴,所以有一說:一生為狗一生人。我喜歡這樣的想法,可以給我們的好朋友(狗兒)一個公道。

 

要離開蒙古包居地時,媽媽唱著歌,做了簡單的儀式,感謝草原的餵養。歌聲隨著移動的車馬延續了好長一段時間。嗯!我也喜歡這一段,文明的生活不知何時與儀式做了切割。我們的老祖宗在從前的歲月中有著許多的儀式,大自然在當時是主角,人只是生活其中、寄居其中、看它臉色生活的小小人物罷了,所以人有著無盡的感恩與緬懷,時時抒發著這樣的感情。

 

文明帶來了便利,也帶來了人的自我膨脹與疏離,人與人的疏離、人與大自然的疏離。疏離讓人把感情硬生生壓在心的底層,然後快快的掉頭,用其他的人事物來分散感覺。這麼一來,看事、看人、看物都糊了,是越活越糊塗的狀態。生活中即便有儀式,我們也習於把它虛應一應,做個樣子。儀式不該是徒具形式,真心的去做它一場,把腳步放慢下來,可以和自己的內在貼近、讓心底的感情發聲,讓我們明白自己真正的感受,再複雜、再曲折的感情都可以親煨。

 

小黃狗要有窩,情要有歸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