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對於一個陷於生命谷底的人,我們可以幫助多少呢?

 

朋友說事實上誰也幫不上誰的忙,我們對於他人的苦難是無法有多大幫忙的,如果當事者自己不往前跨步的話。這段話很像最近另一位朋友的說法,她說除了讓那陷於生命谷底的友人借著說話吐一吐心中的苦悶外,事實上我們對受困者並無法提供解決之道,所有的難關都得她自己去面對與解決的。

 

當然我們無法替代當局者來解決問題,有時問題甚至是無解的,只能承認、接受它的存在。但做為旁邊的朋友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呢?

如果家有重病者如中風、重症肌無力、腦性痲痺、精神分裂等等,做為這些疾病患者的家屬是苦難的,身苦心也苦。

有些醫院的社工人員與志工對於患重症者的家屬提供的協助是讓家屬有傾訴的管道,或實質上的幫忙跑腿、聯絡事項,或甘脆就是幾個小時的代勞,幫忙照顧病人,讓幾乎是24小時被綁的家屬有幾個小時的「放風」時間。

而社會上的有心人也會對貧困急難者伸出援手,給予錢財上的支援。如及時雨的資助不一定能完全解決困境,但絕對是不無小補的。

 

然則除了這些「遠方的友人」能提供的協助,做為近距離的朋友、好友者又可以做些甚麼呢?而身為重症患者家屬的人,對朋友的期許該如何才是不過份、不給朋友太多的壓力呢?

 

到底要怎樣做,才能被助者與助人者都相安自在呢?助人者的分際在哪?而被助者的分際又是甚麼?佛教說「佈施」要「三輪體空」,說的是助人者心中不要有「我是助人者」、「他是受助者」、「我助了他哪些東西」,能夠持這樣的態度自是海闊天空的心量,是清風一身的人。但佛教卻沒有明確的指出做為被助者的心態要如何持平。

 

通常我們求助於人時,內心總或多或少會覺得不好意思,甚至是不敢開口。但如果局面成了不開口不行、再無法硬撐時,又當如何?怎樣才能有求於人時也坦蕩蕩?倒不是認為對方理所當然應伸出援手,而是安於自己成了「受助者」的角色,既不過度有求於人,也不為自己的「無能」而羞慚與痛苦。難道「三輪體空」可以倒過來看:沒有「我是受助者」、「他是助人者」、「那是受助物」?

 

助人者可以一身清風,而受助者也可以清風一身嗎?受助者的課題只怕是比助人者還難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