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選擇!沒有高高在上,沒有『華衣麗服』,就只是平凡與貼近。
- May 06 Tue 2008 00:24
選擇
- May 05 Mon 2008 23:46
這款人生
昨晚深夜氣喘發作,可能和連日來的勞累有關,也可能是受了風寒不自知。熬了一個晚上,今早趕緊到教學醫院掛急診。又是吸氧、又是心電圖、又是抽血,反正累了,也就隨人擺佈了,雖然急診室各種聲音都有,迷糊中也睡了一覺。出院已是中午時分,早上到醫院是得上班的家人開車送的,原本想自己走回家,反正平日缺乏運動,醫院又離家不遠。奈何力不從心,沒兩三步就腳發軟,還是叫了輛小黃。
自從彭婉如事件後,我對搭計程車是真沒安全感。一上車趕緊照著車上的駕駛人資料稱呼他一聲「 黃 先生您好!」「麻煩您送我到某路和某路的交叉口,路不遠,不好意思。還有,請車行放慢速度,因我剛從醫院看病出來。謝謝您!」。之所以會講剛看病出來是因為自己開車多年,不習慣很多計程車司機的殺進殺出,好猛漢的開車法,加上心臟又不好,消受不起。
- May 04 Sun 2008 17:46
「陳水扁啟示錄」
最近電視一直強打一個即將開播的新節目,叫「陳水扁啟示錄」,看在我這個小老百姓的眼裡,有意思。重點不在陳水扁這個總統做得如何好或如何不好,即將下台的他,一切功過自有歷史交待。除此外,充其量是其言行可以當成新上任的馬英九引為殷鑑,例如身為第一家庭的成員,有哪些言行當為與不當為。對小國民的我,這個「陳水扁啟示錄」的名稱之所以叫我心頭一亮,倒是因為從沒想到在我們生活周遭的人原來是我們的「啟示錄」。
記得讀過這麼一句話「三人行必有我師」,見賢思齊、見不賢則改之,這是以前老師的解釋與教導。但有可能是太過耳熟能詳了,減低了這話的啟發性,現在看到「陳水扁啟示錄」這麼白話,主角又這麼幾乎天天在生活中出現(於電視)的人物,才突然醒覺:原來只要用心,誰不會是我們的啟示呢?
- May 04 Sun 2008 04:09
冷水鍋中被加溫的青蛙
記得聽过這麼一個說法:如果把一隻青蛙猛地丟入一鍋滾燙的熱水中,青蛙會馬上跳了出來;但如果是在一鍋冷水中把青蛙放進去,然後慢慢加溫,青蛙通常是不知道要跳離的。這意味著甚麼?
人不容易察覺環境的輕微變化,而會在不自覺中被同化了。
進入某個行業幾年下來,言行舉止在不知不覺中就有了這個行業的特性;和某類型的人接觸久了,也在不自覺中有了這類型人的習氣,這就是中國人說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特別是當我們對某人有景仰之心時,也會有意無意間模仿了此人的風格,如果說看對人、走對路,這樣的模仿是加速自己的成長,但萬一是看走了眼,會不會再回頭已百年身?
- May 01 Thu 2008 17:45
歇心
朋友十年前走入佛教的圈子,非常的用心與積極,一心想活出「類出家人」的風範。這十年她階段分明的走,先是在北傳的大乘佛教寺院中當護法的志工,每天按時上、下班(認真說來是常延遲下班);數年後接觸到傳到台灣的內觀,覺得對味,於是離開佛寺到內觀,當起志工,一當又是幾年,幾乎就是以內觀地點為家;接下來因為某種際遇又碰上東南亞來台灣的所謂高人,周遭的朋友前呼後擁、五體投地,她也跟著前往「試聽」,發現此人對佛經、佛法的解讀大異於之前幾年自己所接觸到的傳統佛法,自在解脫多了,不像從前的束縛-自縛,也被外在的傳統做法所縛。於是朋友又花了兩年隨著這位東南亞來的高人在該國與台灣之間進進出出數回,忙得不得了,也忙得好像很有目標。每回這位高人到台灣來,要巡迴台灣島,朋友就做陪,隨著台灣頭到台灣尾,也跟著東又到西,高人帶著自己的弟子在一班台灣的信眾簇擁下,好不神氣。我這人天生好奇心重,好友從跟了這位高人後很多原來孜孜矻矻的作息全都改了,包括原來堅持到底、不惜與家人對立的做法也都變了,我想何方高人有此能耐?非得見上一面不可。於是就跟好友開口,下回高人再來南台灣,安排見個面吧。
好友夠意思,以她一向小心謹慎、不願與人有太多瓜葛的個性,居然也真的安排了見面的時機。我是在高人與一堆信眾約莫二十來人的場合見面的,在場的都是親近他的弟子。我細細聆聽他與提出問題的弟子之間的問答,又隔著一小段距離,靜靜感受現場整個的氣氛,唉!我替好友擔心。
- Apr 29 Tue 2008 00:20
人生岔路多
這個句子出自龍應台高四畢業的兒子(德國教育制度高中讀四年),在畢業時對行將揮別的小鎮-對他而言是生活了一輩子的家,還有行將踏上的未知旅程,捨不得道別離、說再見,在這個人生的「暫駐點」回首與前瞻說出的一句話,而這句話敲動我心。
岔路?
嗯!細細想來,走到今天還真是始料未及,那麼,不是岔路是甚麼?
- Apr 28 Mon 2008 22:15
眼界胸襟
那篇2005年 三月六日 台灣電視台報導的新聞內容抽樣,充份反應了我們全體國民普遍的關注焦點:國內、身邊。最近因為石油與黃金節節攀升,影響了大家的生活層面,我們才會在新聞報導中多帶上幾則國際局勢的分析,否則我們的眼光真的就只是落在這個小島上。
為什麼會這樣?他們說民進黨執政造成鎖國局面,但印象所及,我們中國人(台灣人?!)是不太碰政治的,我們習慣掃門前雪。我們在意自身的得與失,生活重心是自家、家人。除非是如南亞海嘯這般的大災難,才會讓我們稍稍抬起眼皮,看一下那遠方的世界,當內心激起漣漪時也跟著捐點錢、捐點物資,而在一切重歸「新聞平靜」時,我們也跟著回到老步調,縮回小島世界。為什麼我們的眼界胸襟只在自家跟前?
- Apr 28 Mon 2008 18:04
失戀
你失戀過嗎?滋味好受嗎?當你所愛的孩子也正走在失戀或即將失去所愛的路途時,你會是甚麼反應?捨不得,對不對?好想替他擋一擋那痛撤心扉的一刀,對不對?
龍應台的做法是這樣的:
孩子,好痛!那痛我懂,因我也走過那條荊棘路。
- Apr 28 Mon 2008 17:37
一個天人交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