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序的余秀芷序文中有這麼一段話:「人生需要的不是學會堅強,而是懂得如何面對脆弱,可以坦誠說出自己的脆弱,才是真正堅強的人」。
http://www.kmdn.gov.tw/show_pub.asp?pub_id=2008-3-24-20-21-50
寫序的余秀芷序文中有這麼一段話:「人生需要的不是學會堅強,而是懂得如何面對脆弱,可以坦誠說出自己的脆弱,才是真正堅強的人」。
http://www.kmdn.gov.tw/show_pub.asp?pub_id=2008-3-24-20-21-50
雷電交加中一名臨盆的孕婦遭電擊而亡,嬰兒生了下來,是一名白子。當爸爸的無法接受眼前這個異於常人的嬰兒是兒子,自此屏棄。嬰兒由年老的祖父母撫養,卻是以見不得人的心態窩藏在家中的地下室,同時也因為白子眼睛畏光。
過著幾乎與世隔絕的日子,一直到最後祖父也過世了,才為世人發現。按法律規定送到政府的收容中心,和一群無家可歸的孩子一起生活與受教。但外表的怪異招惹了許多異樣的眼光與挑釁,融入人類社會的日子對白子而言太粗礪了,他不斷的提出要求想回成長的家,即使是唯一的親人已過世。
我的一個好友有個大麻煩,一輩子的大麻煩,而我們周圍的朋友們好像也都幫不了甚麼忙。
她的兒子得了亞斯柏格症,這個病如果不是一再聽她說,我們真的完全沒有概念。據說這是高智商的自閉症,無法讀取周遭人士的情緒訊息,隨著年齡的成長,問題會越來越惡化,患者會有攻擊人的現象出現,而且會越來越頻繁。
這是舞蹈家許芳宜的著作,主要在寫身為宜蘭小地方的兒女,如何因熱愛舞蹈而走出一條當年想都不敢想的大道來。
書讀完了,就像許多早年就成功的人物一樣,他們很早就知道打動心的滋味是甚麼,而且還緊緊的抓住那個心動的時刻與事物。成功的過程總也少不了必吃的苦頭。但令我印象深刻的倒是那個書名「不怕我和世界不一樣」。
生活中一定會有感受(情緒)生起,面對某個境,心裡就有了某種的感受。感受因何而來?因內在存放著某些的價值觀。例如考試不及格,覺得心情不好、低落,因為心中早就放好了「當學生的,考試起碼該考個六十分及格才是」的觀念,而達不到這樣的標準會讓人沮喪。又如婚姻不美滿心中有很深的遺憾,因為「美滿的人生應該有美滿的婚姻這一項」而「不圓滿的人生就代表你能力差或有問題」等等這些觀念也早存於心田中了。所以說感受、情緒的背後一定有某些個價值觀在作祟。
感受容易為人所察覺,我們很容易察覺到自己在生氣、高興、悲傷、迷惑等等的情緒狀態,但卻不易察覺到感受背後的價值體係。我們有太多的觀念、價值體系早就隨著成長潛入我心深處,化為人格的一部份,如同呼吸一般的自然與無所不在。這些我們視之為理所當然、甚至是無法察覺其存在的理念、概念、價值觀(因為已經與自己完全貼緊密合而無法察覺出)左右著我們的情緒,通常帶來喜悅的,人都歡迎;唯有那些個帶來憤怒、悲傷、無價值感的情緒才是人所要屏除的。
面對著書上這麼一句被加了框,而日常生活中也常被提及的一句話,我忽然覺得陌生。真的嗎?是真的嗎?我有沒有過可以印證這句話的經驗呢?
沒有!為什麼?這不是大家常強調的一句話、一個理念嗎?我知道台中市長夫人 邵曉鈴 女士的例子。車禍重創的她,在全國民眾的全心祈禱中奇蹟似的活了過來。但真的就是全國愛的呼喚搶回她一命嗎?有多少掙扎於生死邊緣者,他們的家人不也一心一意的祈求神力加被,而最後卻是含淚送終?我不知道 胡 夫人是怎麼活過來的,但絕對不是只有愛的呼喚,只有愛就能改變一切。
最近參加了一個為期六次的讀書會,連主持人十五人,不知怎地,進行得像工作坊。已經進行到第三次了,前兩次都有點擔心,因為知道坊間有些心理工作坊對於成員心理問題的處理只進行一半或以個人之見強勢引導、介入,衍生出不少後遺症。中國人說「清官難斷家務事」,也確實憑著幾個小時,即使是幾十個小時的敘述,又如何能給生活了幾年、幾十年的日子來個清楚正確的剪影呢?
前兩次我都心不安的坐著,不是為自己,而是為那些勇於上「解剖台」的同學,我心中想著的是:「妳真準備好要敞開了嗎?」不是因了整場氣氛的催熟,也不是因了一時的衝動。而且到底要從這樣的互動中得到甚麼,也該一清二楚,否則即使與會者眾口同聲的認同與支持,換來的也許只是暫時的安慰,再來的路還是要自己走的。
學生時代、青年時代一心往腦子裡頭裝,裝父母說的、裝老師說的、裝讀來的、聽來的,「好好努力紮根,前頭有無限光明、無限美好等著你。」真的全聽進去了。然後來到婚配、來到生兒育女的階段,為了這新生的下一代,衝刺多麼必要,連想都不必想,人生每樣事物都真實得不得了,忙呵忙的,一天二十四小時哪夠用啊?也只能將就,沒完成的事項只好擱著明天來做。就明天,太陽升起又是新的衝刺的一天。
然而物移星換,孩子有成長的一天,漸漸的這打拼的父母不再是孩子眼中的巨人,甚且孩子也慢慢變成小巨人時,老巨人開始有失落感,日子會呈現失重狀態,如何安排那二十四小時的一天也成了功課。這時難免就開始質疑:人生幾時變得如此無足輕重啊?怎麼當年一心一意的奮鬥現在看來也不過是水月鏡花一場?那些個所謂的美好怎麼是這般的平淡呢?於是你會看到空洞的眼神,像無底洞,再強的光都反射不出亮彩,除了往下撇的嘴角和空洞的眼神外,木然是臉部最常出現的神情。
近來原物料價格節節上漲,連糧食也出現供應不足的危機,雖然台灣尚未有太大的危機出現,但民心底層有著不安。看到網友這篇文章,更加覺得逼近的感覺,不知往下是否會更糟?又如何因應?現在地球上每個國家息息相關,要如何才能共體時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