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戲劇課的老師發問甚麼是戲劇由來為什麼喜歡?我們的回答:因為戲劇裡有故事、有人生、有人性。
戲劇起源於祭祀酬神,老師如是說。

 

而就在老師一連串對這個主題的詳細解說中思緒居然飄啊飄的越過久遠的時空,有個畫面、有份熟悉,每每原住民在暗夜的營火邊圍成一大圈的豐年祭都不由得被深深吸引的過往,突然間有了份明白,禁不住舉手插口說「老師,我前世是女巫,真的!」,上課者全笑成一團。
這就是昨天的戲劇課,如是既輕鬆又豐富的揭開序幕,而我,真的,一定是女巫變身的。

 

老師只略略帶到戲劇的演進: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卻在在觸動我心,在那些個遙遠的年代文人與庶民各自在所屬的生活圈裡把眼見耳聞的心頭點滴如何的化作筆下坊間的「再製人生」,一齣齣的現實人生劇又如何的從庶民所在的底層逐漸的被文人雅士吸收與美化,藉著典雅的文辭語彙讓真實人生的戲能穿越無情的時空而流傳下來成了舞台上所謂藝術的演出。
~~~人啊人!既渺小平凡又復深刻偉大。
在老師跳躍式講解的片段裡,我彷彿是騎著魔法掃把的魔女穿時越空的俯看著升斗小民在夏涼的夜晚院落中明月下三五成群聚首話說從前。

 

戲劇的功能是甚麼?照見。
見到身為人類的自己與他人,在事件與情節裡如何身不由己或自以為是的起著反應,然後因著這個 (乍看是主動)「自決」或 (被動的)「他決」的反應又牽連起一堆漣漪,如何在圈圈的漣漪中找到平靜與自在,或者就是讓漣漪最後擴成沒頂的漩渦。
人在戲劇中找自己,也同時找到生命中的某些要角,或是惺惺相惜者、或是仇視一生者,都因看見而了解,因了解而慈悲,一直以來我深信。

 

戲劇的養份來自於庶民的生活,唯有貼近真實人生才能打動人心,因我們正是生活其中、掙扎其中、泅游其中的小小人物,出盡全身力道的感覺是切身、切心啊!

 

真實人生上演的人生劇一定合邏輯嗎?未必,否則哪有所謂的「跌破眼鏡」?然而再怎麼「事出意外」,只要把立足點放大、拉高就一定找到「事出有因」的邏輯性,這就涉及生命的格局,眼光、心量的格局,只是要在小小的劇本裡把人事物、情節交代清楚,如果格局太大會產生收不了尾或太過龐雜而錯亂的現象,因此在有限的篇幅、時間中劇本一定要講求一致的邏輯性。

 

好的文學作品經過改編也未必能成為好的舞台劇本,在改編的過程中一定要把表演性納入考量,一再的在腦海中去揣摩角色人物在相應情節與對話中出現的情緒、肢體動作,畢竟文字可以由讀者本身天馬行空的發揮想像力,但看戲不同,觀眾是藉由眼看耳聽去感受劇中人物的喜怒哀樂,從而把無形的心之感受藉由戲劇而使之現形,人人心中無形的情緒才得以宣洩與抒發昇華。
所以好的劇本除了邏輯性之外也一定要有表演性,否則觸動觀者之心的力道一定大大的減弱。

 

而編者對於劇本的表演性如何落實呢?
編者本身必須具備劇場經驗,其走位、肢體、表情等所激發出來的情緒到幾分才能有深刻體會,寫出來的東西也才能有真實感,既不平淡無味也不過火,恰到好處。所以好的文學作者未必是好的劇作家,除非天賦異稟,否則劇場修鍊是必要的。

 

我喜歡戲劇,回首成年以來自身有某些堅持的東西最早的源頭即來自於劇中人物悲喜人生的遭遇與反應,就某個角度而言他們是我的「人生之師」。

小人物在現實人生中要能與明師相值的概率不是人人都能有,但看一部好片、欣賞一部好舞台劇就能和美麗的靈魂相遇,豈不是好幸福的一樁美事?

 

學編劇未必一定能編出東西來,但課堂時光何其幸福?!坐著魔法掃把,我飛!我飛!飛過古今、飛過人心,看世界浮光掠影、看人生悲歡離合、看人性百轉千迴,小小的我,飛呀飛,飛過高山、飛過大海,金烏在頂,飛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