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耶穌說:「你們若不變成如同小孩子一樣,你們決不能進入天國」(《瑪竇福音》第18章第3節)它真實的意義是甚麼?
單主教的<掏空自己>一文:
原來我穿戴的 服飾太多太重;耶穌會先賢所創造的偉業和榮譽、 聖職人員的道袍、主教的權戒高冠、樞機的紅袍禮服等,將我整個人包裝得一層又一層,以致使我失去了原形。並且這些服飾已和我的日常生活整合,將其脫去,談何容易。
最直接的在述說人的身份、地位(服飾與身份地位直接相關,尤其是身為教牧者的穿著)讓人活得「失去原形」,這個想法不難理解,本來身份地位就是人群打造出來的東西,只存在於俗人之心、之眼,而不存在於自然。

 

破除身份、地位的認同與執著對於名利之心較淡薄者不致於太難,但有個對所有人都是mission impossible的挑戰:拋卻文化的洗禮、洗腦。

<掏空自己>一文:
靈修培育、品格修養、責任感、榮譽意識、學問的追求、做事的認真、重視效率等,甚至整個人生的目的,按照聖依納爵的原則,都是為「愈顯 主榮」和「拯救更多人靈」。這些都是「愈顯主榮」和使人接近天主的工具及墊腳石。但是脆弱的人性有時讓人忘記真正目的,而將達成目的工具當作目的追求,以增加自己的聲譽、權威,受到別人的敬重。如果這樣質變,這些工具不但不能引人達到「愈顯主榮」目的,而且變成了接近天主以及和十字架上「掏空自己」的耶穌結合為一的絆腳石。」

 

在陪伴媽媽的時間裡看見媽媽的脆弱、依賴為什麼會引發自心的逃避與不以為然?依賴的媽媽必須有個人二十四小時的供她差遣,不能自理的肉身(局部或全部?)勢必會有這樣的結果(二十四小時的服侍),照顧者的自由一定受限。
但真正讓我難受的不是自由的受限,(一個無法自行活動的軀殼是值得同情的,犧牲個我的自由不是太大的難關),而是母親所呈現的醜陋!

 

扭曲的外貌雖然讓人不舒服,但更具殺傷力的是悲苦,苦到出汁的臉龐讓人眼光不敢多停留。
~~人生會苦到這個地步啦,妳知不知道?只是時候未到而已啦!不然妳等著瞧,終有一天輪到妳。
妳知不知道甚麼是人生的實相?就是眼前這張臉啦!過往種種的青春嬌美只是一陣風、一陣煙啦,真正讓你痛徹心扉的是這個啦!這個人生的苦汁、苦酒啦!過去的日子是一場春夢,春夢了無痕啊!
我的母親在無言的述說著, 用她悲苦無比、淒楚無比的神情說著話。

 

依賴,甚麼樣的人會依賴?無能的人。
一直以來就被教導不能靠他人,要能自立、自強、自我安頓,再忙、再累、再大的壓力都打脫牙和著血吞落肚,正痛苦的當下絕不讓人看出脆弱的習性,還得演出駕輕就熟、其色不變的本事。
依賴,它觸及了「強」與「弱」的涇渭線,多年來受教的「聖典」被逼著得打開來重新檢視,還有它讓人與人的界限,即使是親如母女,不知該擺放到哪裡?

 

人有心理空間的需求,在那個空間裡人最舒服也最自在,但媽媽要我把大門敞開,整個融合在一起,水與乳交融。
除非能更超然的面對媽媽的狀況,否則就必須俯首交出這個純粹個人的空間。
生了病的媽媽逼我面對「親密」的功課。

 

甚麼樣的人可以在親密的課題上過關?

 

一次次的書寫關於媽媽的文章就是逼自己一步步的走向颱風眼,必得穿過風狂雨驟的吹枯拉朽方能達到讓心靈平安的處所。
會不會經不起狂風暴雨中途就倒下?為什麼一定得走這麼一遭心痛?
沒有釐清自心就很可能會像一般人把老病的長輩當做是「老番顛」、「老人孩子性」,放過自心的漣漪、波濤,然後人生的糊塗帳就又多一筆。
糊里糊塗來、糊里糊塗去。

 

「你們若不變成如同小孩子一樣,你們決不能進入天國」耶穌真正的旨意除了是人要把身份地位脫卻才能回歸天鄉外,此生人所接受的「文化洗腦」是否也該一併脫卻?得與失、輸與贏、強與弱、生與死,能不能就此放下?
帶著此生的文化薰陶走在回歸的道路上何其累累,母親的回歸、來日我自身的回歸
掏空自己,把此生我們無形之中所接受的一切都給還諸於俗世,然後一身赤條條、空蕩蕩,歸去來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