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一位移居美國多年的「老」友,先生得了巴金森,台灣有便宜、保障全面的健保就回來了。
因職場工作關係相熟多年,也因和媽媽相近的年齡,真是「老」友。

人與人之間的感覺真是奇怪,有些人天天見面心的距離卻相隔千里;有些人再多幾年不見,一見依然如故。

 

只小媽媽幾歲的她活出的生命風貌和媽媽截然不同,媽媽是單純的家庭主婦,一直以丈夫為天,看的書是有關編織、烹飪、持家這類女人的家用書。
她是職業婦女,下班後還在家中授琴,省吃儉用的省下錢來投資私校、再送先生子女出國讀書與移民,看的書是散文、中英文小說,能寫一手好文章。

 

當初為了每年的美國省親與將來定居美國的老年生活,一把年紀的她時時手捧著〈空中美語教室〉,一篇篇的讀、一字字的翻查字典、背誦生字。除語文書之外,涉獵的書籍相當廣泛,常常是手不離書。
在那個理當不斷讀書以配合職場需求的百來個人員的工作場域裡,只靠著學歷文憑就卡著位置不再充電的同事到處都是,她是一個異數,不只是在云云眾生的職場裡,也在屬於她的那個時代裡。

 

三個在美讀完書進入工作職場的孩子,兩個建築師、一個牙醫,都各自在工作跑道上穩健的行進著,而她 和 先生也就近買了間老人公寓,和孩子住得近又能各有自己的生活空間。
閒不下來的她移居美國之前就到「空大」選了幾門功課,包括英語、日語課程,到了美國,只能把作業寄回台灣,這個空中作業的方式堅持了五年,整整五年,空大學業完成。

 

那天去探望為了保留綠卡又即將要和丈夫回美國的她,她說起現在的心情:堅信
堅信主耶穌的一路照看與相伴,尤其是步入老年病痛已經在先生和自己身上一次又一次的顯現,教會裡也不斷的有兄弟姐妹蒙主召見。她說慶幸自己及早認識主,深信最後一段人生路有祂牽引照亮。

 

對於這麼一位年長的老友在她身上我時時的看到「堅毅」,看到人懷抱著理想不畏困難咬緊牙衝過關的勇氣與堅持,看到不隨波逐流的自我肯定與摸索。
雖然「代溝」應該還是存在我們兩人之間,(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人文風貌,無形的深入在屬於那個時代的人心中),某些時候或某些心的角落裡我們並不「同調」,然而以她的年齡而言,她已活出可以和下一代接軌的「內在份量」。

 

看著她佈滿皺紋的臉龐我知道她內裡的那顆心不老,一點都不老,即使走過人世滄桑、走過許多的意外人生,她依舊是想擁有做為人美好的一面,「希望」依然存在她內心深處,不論是對主還是對這個時時有挑戰的人生。

 

我「知道」她,她「知道」我嗎?未必。

又有甚麼關係呢?即便她只看到局部,甚或誤讀了也無妨,至少我們在彼此身上都看到了某些美好的質地,才能讓生活的時空都已錯開、交集已不多的友誼還能繼續下去。

 

還想擁有這樣的老友,想多看她那一直以來都甘心做個配角讓她可以自由揮灑的先生。、
雖然罹患了巴金森,微顫的手部動作、遲緩的腳步,卻還無損於他的言語與思考力,總是一抹客氣的微笑掛在臉上,每次碰面他都說「啊!妳來了真好,她喜歡和妳對談」我也是啊!

這回拜訪時客廳面貌如新,原來是他獨力把老屋子長了壁癌的地方慢慢的給刮除,然後一道又一道的上了漆,功夫真的不錯,和請師傅做的沒兩樣。

 

房子像人,她和他哪有老呢?不斷的翻新、不斷的去舊,走在人生前頭的她是很好的借鏡。
泰利走後天氣一穩他們又要回美國了,我們相約回台再敘,我等著,老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