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的談話性節目幾位來賓正在談論幾天前被五名少年亂棍活活打死的孝子碩士,五名少年其中四名未成年,最小的14歲,唯一的成年者也才在上個月過完十八歲生日。

 

根據來賓說法,動手的原因只是看死者不爽,死者面對挑釁還曾下跪求饒,卻不為動手的一票人所接受,繼續交相出手,活活打死。
五個人中有一、兩個是國中中輟生,來賓從這裡切入成長過程中在家庭、在學校不被肯定、不受重視的孩子,內心長期以來累積了太多的恨意,一碰上外境,總容易做過度解讀,情緒因而引爆。

 

深以為然。
生活的圈子中有人常常為了小事暴怒,一發不可收拾。甚至於有時事情根本不是他所以為的,然而再多的解釋都無用。
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類似的事件後,實在讓人困惑:到底問題出在哪?

 

還有位時常互動的朋友,前一陣子也才和另一位友人三人同行,去到山間訪山中友。和山中友有一年多未見面,見了面難免就會問起近況,女人嘛!總不外乎丈夫與孩子的關心。
沒想到下了山這位朋友居然說我那麼不斷的提問近況,是在深挖一個人,好可怕。我倒是愣了一下子,隨即釋然。隔了幾天和另一位同行友人談起,她也訝異這樣的感受。

問話的我、回話的山中友、還有旁聽的另一位友人,我們都沒有在「挖」的感覺,然而這位有反應的朋友卻感受到這類問題的「威脅性」。

 

這不是朋友第一次有這類的看法與反應,之前也曾在另外的場合提過幾次類似的說法,還說這樣的問法令她不舒服,她不喜歡有人刻意的打探。

 

那易怒的某人來自於一個關係既複雜又冷淡的家庭,家人之間時時的勾心鬥角、互相攻防不斷。這人的心思粗獷直來直往,不耐瑣碎與心機,常是上當吃虧又不敢怒,多年下來「該怒未怒」的怒氣累積成忿恨,於是隨便一樁小事都會引爆整座火藥庫。
剛開始被「炸」的時候真是又氣、又怕又困惑,明明沒甚麼事,為什麼會解釋成那麼扭曲的狀況?後來慢慢看出端倪,於是學著用「他受苦」的眼光看待,氣也就慢慢的可以消去一些。

 

至於那老覺得不喜歡被打探的朋友,或許成長之路有過極不安全的環境,而她在意它,刻意想隱瞞、不為人知,多年下來「保護層」也成了她人格特質的一部份,所以尋常問話有時在她聽來就是不順耳、不順心。

 

對這兩位身邊人的貼身觀察經驗,才對佛法所言的「萬法唯心」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原來我們看到的世界實際上是我們的眼光打造出來的,而眼光來自於自己的心田。
也因此佛經上說「心淨則國土淨」,美麗的心形成美麗的眼光,美麗的眼光看到的人、事、物無一不美。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亦如是」當然!當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