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電視新聞有一則報導,說是有老農養了一對天鵝,其中母天鵝被偷了近一星期,與牠相伴六年的公天鵝就此不吃不喝,繞著院子走啊走的已好幾天了,看得老農不忍,懸賞要找被偷的母天鵝。類似這樣動物有情的報導時有所聞,記得大學時修日文,課本中提到日本有一地,地名叫澁谷,有男人養了一頭秋田狗,每天要上班時,狗兒都送主人到車站;下班時也到車站接回主人。有一天主人發生意外死了,狗兒卻還是天天守在車站等著可能現身的主人,終於餓死在車站。當地人有感於狗兒的忠心,遂造了一座狗兒的雕像,紀念牠堅貞的人狗情誼。

 

學生時期國文課外讀物中,讀到元好問的「問人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是中更有癡兒女。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千山暮景,隻影為誰去。」這曲寫的是男女之情,叫人無限低迴。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那天朋友給了幾片心靈成長團體的演講CD回程時隨手拿了一片放到車上的播放器收聽。一聽之下,心臟先是收縮了一下,「哇!好慷慨激昂的聲音。」,這是第一印象;接著是「怎麼那麼斬釘截鐵的說法?」這是第二印象。回家的車程總共也才四十分鐘,發現自己無法一口氣把這片子聽完,感受到太強的壓迫感了。

不死心,隔天又趁著開車的時段接續著聽,還是無法竟事,又再隔了一天才完全聽完一片。

 

因為分成三天,整個完整性無法完全記憶,而且真的無法重聽第二遍,因為太強烈的情緒能量貫串整片。成長團體或許需要給聽眾一些信心、一點方向,但我實在無法認同這麼樣「孤擲一注」的說法(真的,在收聽的過程中讓我聯想到賭徒握著僅有的籌碼,完全給堆到心裡想的那個數目字上,那麼堅決、那麼一戰決生死的況味。)。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最近有位名人趙寧過世,他的兄弟寫下對大哥的不捨之情,手足情深十分感人。這叫我連想起一般社會上手足相處的情況。

 

常聽老人說『樹大分枝』,主要意思是說兄弟大了各自成了家,要讓他們各自發揮,擁有自己的天地。各自成了家的兄弟,有人可以如趙寧一家的有情有義,也有人可以形同陌路,甚至結仇,小事衝撞都可以動刀舞槍的,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別呢?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

 

我不時好奇的看著他,這位小鎮的名醫,中年人,炯炯有神的雙眼、高高的個子、理了個小平頭,臉上盡是和氣的笑容。這個道場今天才新開張,之前據說共修都是到他家,後來因為人越來越多容納不下,才找了塊山腳下的果園,蓋起了這個共修道場。今天是落成後第一次啟用,朋友之前到小鎮醫生家共修過幾次,這次邀我同行,我是好奇寶寶一族,反正就當做是週日的郊遊嘛。這個新啟用的共修道場,他還是最大的護持者,地、房子、每月一次的共修大眾吃的午齋也是他提供。

 

據說是高人的某老師站在台上一直的說著這個道場的起源,還技巧的把人若想要富貴有餘,應多佈施的道理給『夾帶』出來,舉了名醫的例子,說他是個窮醫生,雖然是名醫,但錢都奉獻出來,為這個道場盡心盡力,此刻名醫的太太還在廚房張羅大家中午要吃的飯菜。誇讚名醫的智慧,說他(名醫)從善如流,老師向名醫說過『當醫生的人不可以有錢,因為醫生們的錢是來自於受病苦折磨者,這樣的錢賺起來是不能安心的。』兩個小時的台下坐,就是聽這名大師拉拉雜雜的說一堆佈施歡喜論、佈施得富報論,間雜著他的文學造詣如何給這場子的各處命名諸如『龍映潭』、『法雨樓』、『薺花墁道』、『羅漢墩』等等,還有就是此共修地是台灣難再有其右的寶地,龍天護法守此多年,只為他要來此宏法;是我們這些後生小輩無修無證,否則應該可以看見此刻整個共修場所充滿了眾神,都來給我們加持護法,連觀音菩薩此時也浮在他的頭頂呢。

我只覺得下課鐘何以遲遲不響起?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十一名女子相約週末午後在天堂,天堂?沒錯,就是天堂。幹甚麼?要像仙女一樣美麗啊!所以就是看衣服啦!哪類的衣服?中國服嘛!天堂在哪?就在美容家啊!豈不聞『雲想衣裳花想容』?!十一名東方女子當然就聚到美容家,抱來一堆張性設計師 (據說很有點名氣) 的作品,眾家姐妹的眼睛亮得很,說好哪件哪個人穿最有型、有味道,就那個人買,不用搶。

 

『這件領口小,適合妳這排骨仙』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甚麼樣的年輕人可以把格言聽進耳、用到生命裡?
讀《遇見巴楚仁波切》一書,雖然和原先以為是「智慧老者對年輕浪兒的指引」的想法有落差,但還是把它讀完了。一方面是當英文的復習教材;一方面也訓練自己耐著性子,從頭一個字、一個字讀看看是否能越往後越寶貝,如倒吃甘蔗。

 

書看完了,沒有倒吃甘蔗的感覺,但發現:原來不論中外古今,長者對少者的忠告還真是大同小異。從網路書店抓下來一段有關作者的介紹:

巴楚仁波切是一位得證的大師,童年時即被認定為寂天菩薩(Shantideva)的化身。雖然過著流浪漢般的生活。卻是上世紀西藏最著名的精神導師之一。 當今所有最優秀的上師們咸認巴楚仁波切是最傑出的禪修大師。至尊達賴喇嘛經常高度稱讚巴楚仁波切,並傳授仁波切關於菩提心的教法;頂果欽哲仁波切則將巴楚仁波切譽為大圓滿見、修、行實踐者的完美典範。時至今日他所寫的作品《普賢上師言教》仍受到西藏各教派大師和弟子的一致推崇。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走在熙來攘往的大街上、在架上滿是消費品的賣場裡、在奮力向前游去的泳池中,我們對擦身而過的人懷著什麼樣的感覺?
沒有感覺,就只是陌生人。
不知道對方是誰,打從哪來,有甚麼樣的故事在他身上發生著,我們既不知道,也不在乎。「那完全與我無關」,心底我們有這樣的認知存在著,對迎面走來的陌生人我們的感覺只是漠然。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There are only two ways for projects to succeedby knowledge or by the strength of merit.

譯文:「只有兩個方法可以讓計畫成功:藉由智慧或藉由福德的力量」

 

《遇見巴楚仁波切》一本中英對照的小書,上個月才出版的,會網購此書是因了看到下面的這一段書介: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這次是真發了狠的,雖然事前幾天擔心得夜裡都睡不好覺,連著幾天清晨都無法起床運動。這次無論如何都要試它一試。


每次要做MRI都要家人陪同進那個噪音響徹耳的房間,聲音又吵,又是個恐怖的筒狀物,還要在裡頭完全不動的躺上四十分鐘,即使塞了耳塞,心裡頭真是抗拒,何況中途要施打顯影劑,有了上次斷層掃瞄的駭人經驗,就更怕萬一體質有了新變化,那麼巨大的聲響就是喊破喉嚨也沒人聽得到,這就是為甚麼每次都要家人陪同的原因。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我想開口向他求饒,真的!
雖然他不認識我,我卻對他時而懷著討厭、時而覺得可憐、時而心存訝異,又時而鄙夷、恐懼、憤怒的情緒,很複雜。

 

討厭一個人說起話來臉紅脖子粗,這麼多年來我老看到這樣的畫面,又沒有什麼深仇大恨,為什麼要扯著喉嚨,把脖子上的血管都給浮了起來?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