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熙來攘往的大街上、在架上滿是消費品的賣場裡、在奮力向前游去的泳池中,我們對擦身而過的人懷著什麼樣的感覺?
沒有感覺,就只是陌生人。
不知道對方是誰,打從哪來,有甚麼樣的故事在他身上發生著,我們既不知道,也不在乎。「那完全與我無關」,心底我們有這樣的認知存在著,對迎面走來的陌生人我們的感覺只是漠然。
昨天躺在核磁儀裡,一面有著緊張,一面也想著這樣的「病法」還真算是幸運,比起其他侵入性的療法或檢查算是輕鬆多了,又不用割、穿、刺等等,只要靜靜的躺著,醫療人員操作著儀器就可以幫人檢查出肉眼所看不見的病灶;而這台儀器不知集多少人的努力研究,一次又一次的實驗、改良、製造、上市,也不知有多少人做過人體試驗,才能讓後來者安安穩穩的躺在這兒(緊張存屬個人問題),藉著它來揪出無形無影的「兇手」。
所有直接、間接使這台儀器出現於此的人,好像這一大堆人就跟在患者的身後,和死神、病魔在拔河,也許搶不回躺在儀器裡頭者,但這樣的用心、這樣的畫面夠感人,然而這些使力者全都是陌生人。
念及此,反思到自己在大街小巷穿梭時,對身旁的陌生人,心的底層確乎存在著一層「膠膜」,這層膜的存在早就成形,是人與人之間適切、安全的距離,當我們把陌生者隔在安全距離之外時,方能感到一份放鬆與自在。
記得曾經讀過一本書,書名忘了,只記得書中提到在一大片黃沙滾滾的沙漠中遇見人時的興奮與歡喜,如同他鄉遇故知的激動。日常生活中放眼望去隨時都有人影幢幢,人與人的漠然或許也因了彼此都太過頻繁的存在,不都說「物以稀為貴」嗎?人也如是。現代人居住空間的密度極高,身的距離拉近了,卻同時也拉遠了心的距離。
開悟的人或說一個智者,對來到他面前的大眾會是什麼樣的感覺?你、我都會是那名去到他跟前的人,只要我們有那個機會與之會面,而一切的條件又湊合得起來的話。那麼智者會對眼前的我們讀取到什麼樣的訊息?他本身發散出來的又是怎樣的氛圍?我一直無緣見到此類人與之相從、相親,套句佛家用語就是「福薄緣淺」,不過這份好奇與渴望是一直都還在著,雖說「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 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山巔、水湄、繁華街頭,想來對智者應該都如一吧,不論在何處遇見的人,對他而言或許都有一份親切在。
當我們可以放眼四下在所有人身上,不論親疏遠近,都讀到一份親切時,我想應該「自在」就更多了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