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說人生是「五味雜陳」,到底是哪五味?一直沒弄清楚,讀《感覺十書》原來五味是甜、酸、鹹、辣、苦。
作者還巧思的配上人生的各個階段,如果沒弄錯作者意思的話,那麼就是~~
甜:出生到少年維特的煩惱之前的歲月,都屬人間的甜味階段。


酸:開始談起純純的少年之戀,青澀略酸、酸中有甜的階段與時光。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這句道德經的名言做何解?

前半句不難,求學問當然多多益善,知識的累積求其為多;但後半句是甚麼意思?「道」是甚麼?好抽象的一個字,卻又時時聽到、看到。

《感覺十書》中57頁以簡簡單單的五個字解開了多時以來的糾結,「生命的領悟」,真美、真簡潔的五個字。

 

生命的領悟是一日一日的減損」,減損什麼?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聽聽這句話:「藝術家只屬於一個國度,便是感官的國度;藝術家只有一個國籍,便是心靈的國籍」(《感覺十書》36頁)

怪不得讀《感覺十書》一路下來一直質疑自己這輩子是怎麼活過來的?為什麼眼耳鼻舌身在蔣勳身上都能如此的活絡、深刻,在我身上卻似有若無?
我五官俱全卻未見其所見,即使見過相同的事物、畫面,也幾乎不留痕跡,彷彿是事如春夢了無痕的走過。

原來問題就出在我非藝術家。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蔣勳在《感覺十書》中有段記述是說到巴黎羅浮宮參觀時,有位同行的媽媽帶著兩個讀小學的女兒,行前就讓孩子做筆記,到了羅浮宮就不斷的要女兒看畫、再做筆記,每張畫孩子都看不到一分鐘,當媽媽的就催促著往下一張走。
蔣勳說他看到這樣的情景有點憂傷起來。
這段記述讓我想起那天在賣場的一個場景。

 

那天和家人一起到好市多採購,出發的時間晚了,到達時已近中午,就在賣場的飲食部簡單的點了披薩和濃湯。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下午一通電話進來,跟隨大師上喜馬拉雅的朋友打來的,去年底就回到台灣然後又北上閉關的她問起我今晚有事嗎,老實回答:如果體力許可原本計畫好要跟先生出席一個聚會。
她要我改邀先生一起到屏東的文化中心參加大師在此的演講,說是極難得的機會,大師輕易不對外說法,主題是人的臨終處理。
還舉證一位朋友就是聽過大師的說法照著處理母親的後事,結果非常圓滿。

 

一面聽她的解說,一面可以感覺到自己的心不帶勁。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聽保險經紀人解說保險商品,一陣子下來只覺得整個腦子塞得滿滿的,不得不跟對方喊停,需要退下來給自己一個思考的空間與時間。

 

讀蔣勳的《感覺十書》,同樣滿滿的感覺,只不過不是腦子,是心。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前幾年因著人情關係陸陸續續的投了幾個保險,這個領域從來沒下過功夫研究,也信任邀保的對象,所以只負責每年從戶頭轉出錢給保險公司,其他一概不知,一直到得了大病要請理賠時,才發覺原來保的都是「糊塗險」,根本無法請到多少補助。

 

這時懊惱已遲,雖然對方有負所託,然而無知的自己也要負相當的責任,人怎麼可以把切身相關的事務全交託給他人?
又不是親如母子,哪有可能盡其所能的各方設想?更何況對方是生活艱難的人,當時急需解決的很可能只是業績壓力,再者專業能力也不是每個保險員都能具足的。

只有自認倒霉。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那天在朋友處偶然間聽到蔣勳說紅樓的一個片段,耳裡是他渾厚、不急不徐的嗓音,用辭遣字中爾雅有情,消失多年的年少情懷在那一剎那間回來了。

初識蔣勳是透過他的大肚山手札,那年正青春的我對人生有許多的夢想、許多的揣測,透過他多情的文字看見一方湛藍的天地,蔣勳成了我年少情懷的一環、一個對象,即使素未謀面。

 

接著匆忙、昏亂的婚姻生活盤據了我整個心房,現實生活中的角色與責任義務的肩挑與完成是那些年最無可遁逃的必須,於是蔣勳不知不覺中從生活中撤離。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老人去年九月底中風急送醫院,住院及出院回家都一直請特別看護照顧,也快半年了。現在的看護是第二任,先前的一位在照顧三個月後因和家中的某位發生磨擦而主動求去。兩位看護都是四十歲左右的女性,先生一病亡、一車禍,也都留下一女相依。

 

第一任的看護話多,看著老人來來去去的子孫總愛發表個人的看法,同時也會吹噓自己的專業能力。老人的大家庭多的是個性、主見強的後人,久了自是和這樣個性的看護難免會有衝突發生。

 

現在的看護是虔誠的天主教徒,偶有空閒時總看她拿著天主教的經典在讀,有回去看老人和她稍微對談了一下,得知還會到山上去訪貧與照顧無依的老者。即使她不說,身上的氣場也和先前的一位大不同,有一種可以讓人安心的感覺。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心存著好奇,人對上師俯首聽命的恭敬服從、盡心侍候所為何來?於是《遇見上師之後》遂成了案頭書。

也在格子中寫下<師恩、父母恩>交待讀此書的緣起。http://tw.myblog.yahoo.com/morningwindtw/article?mid=3576&prev=3583&next=3567

 

本書作者詹固仁波切自己走過服侍上師的日子,根據他的自述,是非常恭敬、盡心盡力的侍候著上師,包括大小事的打理、三餐的煮食供養,當上師吃不完食物時會開口請求賜他進食,還幫忙洗腳、按摩、甚至親腳。
這一切的做為先設其為真,那麼的確是對上師的信與愛深入骨髓。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