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故事書摘(一)

頁數

原文

我思

32

只有生命可以教導生命

 

 

一個人不可能給別人他身上沒有的東西

 

33

語言不光是語言,語言背後是一種價值、是一個文化,語言是有力量的

念頭也來自某種價值體系、某種文化衍生出來的想法,只是我們常自陷其中,無法照見、行禮如儀、照單全收

44

經驗永遠不會白費,經驗是我們最好的老師

年紀越長越能體會這話的雋永

65

缺乏自覺與行動,人是死的

許多人是空過的、白活的生命

70

如果你無法聆聽自己的生命就不可能聆聽他人的生命,如果你要進入他人的生命就得先進入自己的生命。

生命的「反芻」是必需的,就像一本好書,讀過之後再重頭讀一遍所得必比只一回來的深刻與受益

77

一個人會走甚麼學派絕對與他的成長背景、價值信念有關。

我信每個人的內在都有東西在運作與指揮著,只是我們不一定能看清楚。揚眉瞬目俱其作用。

78

所有的療癒都得從自己開始

最了解自己生命史的還是自己。

79

說故事幫助人找到過往創傷經驗的「新意義」,找到意義生命就有了出口,傷痛就得以療癒,於是我們得以從舊傷痛中脫困,釋放自己,生命就不再拉扯。

根本之道在個人的價值觀必須改寫,否則一時的激情慰安很快的又會被舊有的思惟、感受「覆寫」

82

人可以不完美,但人要完整

人格有所謂的陰影部份,通常這個部份不會被承認,人因之而處於分裂與矛盾的狀態。唯有勇於承認這個暗黑的部份人才能完整。

83

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得透過「關係」,透過他者的映照,這是社會學的鏡子理論。

想起「周哈里窗」的概念,這個透過他人的映照也只能照出某個部份。

84

生命並非一個發現的過程,而是一個創造的過程。
當我開始說故事,於是我開始理解我自己,在說故事中我會帶出新的靈感、想法、意念、感受,甚至新的行動。透過行動於是我又創造了一個新的故事。說故事就是如此,它是一個生命不斷開展的歷程,這個自我在說故事中不斷的開展、蛻變、轉化。說故事讓生命得以「生生不息」

缺乏實際印証的經驗,但對語言的真實度仍存疑中。
一次又一次的說著故事,會不會有如「假話說久了也變真」?裡頭有無自我催眠的效應在?

84

蘇格拉底說:人活著得反思

因為人生太快,若不反思一切都空過(反思似乎也留不住東西。)

90

很多人在自我探索的這條路上欠缺的就是「文化探索」這個區塊。當自我整合到達一個階段時,應該把那個「我」放回到原生的文化脈絡裡做理解。

沒錯!個體是集合體的一個部份,我們不曾單獨存在過,我們心上的東西許多都是二手的。

93

存有的真理就在日常生活當中,知識就存在自己的生命體驗與行動當中。

書本的東西如果沒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來都是虛的

96

說故事也是一種自我探索、療癒的過程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人要懷抱何種心態過活呢?

97

以「欣賞」的眼光看待生命,這是敘事治療很重要的視框與態度。

不容於主流價值體系的來到工作坊當然必須提供相反的力道才得以療傷止痛。
主流價值可以簡化問題、降低亂度(如果每個個體都有一套想法、做法,這個人的集合體就會各行其是的亂糟糟)但也形成了對個人的巨大壓力。

98

要理解「故事的知識」,讀者必須學習從故事中帶出一種「反身映照」的看見,這樣的自我看見就是覺知覺察,我覺得那就是一種修行

一方面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心情,一方面是照見主流觀的「不得不性」、「有限性」、「偏頗性」

101

失去故事,人與人之間就失去寶貴豐富的聯繫。

人愛聽故事、愛看電影、愛看書是為了甚麼?
於我而言是從其中看人性,看自己身上所擁有的,同時打開一扇窗以窺世界之大、之美、之奧。

102

心理治療本身就是一個既私密又親密的行為

到底人與人之間可以親密到甚麼程度?我們對他者的生命可以涉入多深?

108

敘事永遠在欣賞與創造生命更多的可能性

原先的老觀點必須先拋棄才能有新活水

109

說故事是我的修行,於是我慢慢的感覺到生命裡有一種篤定,對自己與他人的生命也產生更多的禮敬。關於生命之「道」我漸漸領會,這個「道」在故事敘說中隱隱浮現。

生命之「道」~~人生多樣性的必然?

117

語言不是反應真實,語言是創造真實

傷人的話少說為妙,有人自以為「我就是不愛拐彎抹角、實話實說」看來還是斟酌一下才好。

128

人既可以被語言建構就可以被語言解構

所以說語言有善變、善辯性

133

社會價值是一種「偏見」,人之所以痛苦就是活在眾多偏見的壓迫之中不得翻身。

説得好!

134

生命的「應然」是一種價值判斷,
生命的「本然」哪些呢?像孤獨、寂寞、掙扎、不完美等

 

135

敘事,就是看見生命不完美中人能努力存活的「亮點」

 

140

不完美就像盔甲上的裂縫,是讓上帝可以進來的「傷口」

哇!多美的眼光,上帝的奇蹟在這裡顯現。

141

人都渴望親密關係、渴望與他人連結,卻又害怕連結,有兩個無法與人產生連結的原因:羞愧與恐懼。

一群刺蝟是怎麼相依偎以取暖的?

144

當自己的脆弱與不完美可以被自己與他人聆聽、接納時,生命就開始「轉化」

一定嗎?最終還是回到自己的「轉念」。

157

學敘事是在學習一種對待生命的態度,這種態度它超越語言,也超越治療。

它是整個生命價值觀的翻轉

161

說故事幫助我們「確認」過去某個經驗與自己的關係,同時也幫助我們辨識它是如何在影響著我們,進而看見內在隱藏的期待、感受與渴望

看見受苦的生命經驗中隱藏的價值觀,還有自己身上還殘留幾分?

164

有時我們的父母、老師或治療師是不是都「做」太多了?

是喔!好為人師。

177

自覺是治療的開始

許多人逃避看自己

180

面對生命的苦有時叫人難忍,但我們無法迴避,只能面對、接受,這是一種自我的療癒歷程,更是一種生命的修行

「安」忍。

180

當我們說故事,我們就是在學習真實地面對生命。

注意「真實」兩個字,不容易!在大庭廣眾下老實的倒帶,不躲、不藏、不潤飾。要先過自己這一關。

181

讓我們受苦的其實是「小我」意識。小我是過去記憶的制約,來自童年的經驗與社會集體意識

就是社會集體意識、價值觀下的扭曲產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