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讀書筆記 (17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一、人與環境

1.      人在互動中求生存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顏回欲往無道之亂國衛,想要改變無道的 衛 君以拯救黎民百姓,孔子看法是:

(1)    人必須先能夠「吾道一以貫之」之後才能影響他人,先立己方能立人。要能夠不自我矛盾、堅定不移,才不至於碰到困難時就搖擺不定、自我懷疑。

(2)    道不同不相為謀( 暴 君與賢臣氣不相投),否則滿腔熱血不異飛蛾撲火。人皆好名利, 暴 君會想去之而快(越是賢臣 越彰顯 君之昏庸),若為人臣委曲求全、虛與蛇委,那為官何用?

(3)    若顏回不改前往 衛國事 君的主意,則必須作到「心齋」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生也有涯,知也無涯,以有涯之生追無涯之知其智乎?

人生在世區區數十年,扣除幼小與昏老,還有多少年?卻總在各式各樣的知識中打滾,尤其是處身現在知識膨脹的時代,資訊或知識的壓力隨處都在,莊子認為這是違反養生之道,然則如何能無知而全活於世間?

 

人可以沒有名利之心(事實上也不容易做到)但卻難全然無知。無知若果指的是無善惡之分別心(因文中有『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姑且解為對善惡之不趨、不取)較合理,亦即此文解為「人不須在短短的數十年生命中,不斷的在善惡好壞之中忙碌、打轉,才能真正享有生而為人、人世一遭的逍遙遊」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人籟地籟、天籟

   人籟是管樂器,地籟是萬物的竅孔(風通過即有聲響),但天籟則還是不懂

 

2.      大知與小知之士的評比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層次差異過大者如何同居?

鵬與雀截然不同,若各居一方,頂多是互看不順眼,但仍可各自過活,各有一片天空。若必須同處相同時空,不得分離,要如何是好?現在的社會有許多夫妻經過若干年的生活,各自演生出不同的生命風格與樣貌,內在層次相去遙遙,如同雀對鵬的不以為然,此時如何再攜手共渡餘生?

 

2.      自我感覺良好者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是一個不耐重讀第二遍書的人,打從學生時代就常如此,看過的書要我再讀它一遍,一來是不耐;二來是覺得興味大為減低。然而在閱讀此書的過程中,我告訴自己一定要重讀它。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靈象莫妲

 

一本看了會讓人飆淚的書。

 

書的開頭有獸醫師杜白先生的推介,在讀這篇推薦序時就有小小的訝異,印象中的杜白是個溫和的人,居然在此序文中會用強烈的語氣批判假環保、生態保育之名而追逐個人名利之徒。這個社會本來就是一個又一個不同的圈子組成的,不同圈子的人不太容易跨界讀到另界的消息與內幕,除非是有交集的時候。杜醫師因工作關係於此必有所見,而在此書主角布蘭與莫妲彼此純真的愛心映照下,杜醫師當是有感而發吧。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買這本書有部份原因是受了書名的影響,我以為「告別娑婆」意味著解脫,從這個塵世紛擾中徹底解脫,而如何能從這個既雜沓又熟悉的紅塵俗世中安然離去是我近來梗梗於懷的。那天在書店中讀了一下,看到書中兩名高靈的現身,更引發了好奇。雖然幾年前也看過賽斯書,知道國外也有靈媒與靈的存在,然而當年賽斯書的閱讀並未帶來明顯的個體轉變,於是當下就決定買下,回家好好研讀一番。

 

趁著颱風假,哪也不去,抱著厚厚的一本書,開始啃。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開頭就寫出「不景氣的年代,真正不景氣的是人對痛苦、缺乏的耐受力。」
這些年台灣已經聽慣「不景氣」這三個字,即使這兩、三年的房地產好像一片榮景,從其中賺到錢的人也不少,但市面上卻老聽人說「現在不景氣,生活大不易」。我是個沒經濟學概念的人,反正這輩子就是領薪水過日子,生活平淡中也一年年的過,但心裡一直納悶著:「到底怎樣人們的生活能夠好過一點?怎樣才叫做好過活?」

 

作者生活在二次世界大戰後失利的日本,民生一片凋敝,失去丈夫的女子帶著兩個小男孩,無法在大都會的廣島(原子憚的投擲地)討生活,只好把年僅八歲的么兒(作者)送回佐賀鄉間託母親照顧。就這樣展開了作者與祖母八年相處的歲月。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日前讀天主教盧雲神父所寫的書《浪子回頭》,很想記錄下一些感想,雖然目前手邊無書,當初閱讀時的感受也有些淡忘,然而還是想給自己一個整理的機會。

 

此書作於盧雲看過林布蘭的同名畫作後深受震撼而寫下的,其間盧雲還特地到蘇俄收藏此畫原作的藝術館,去面對此畫再三審視與沉思。此畫典出聖經故事,畫作中主要的人物有三位;父親、留守家園的大兒子與流浪他鄉遠處歸來的小兒子。主角之外還有一兩位陪襯的角色,在此不論及。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看到遠方有個和尚,手上拿著化緣的缽;但是我也看到一個男人,整天忙著攔下遊客,用照片引誘他們前往附近的妓院。他從早到做這件事,每週每天都這樣做。這是一個非常強烈的對比:和尚,刻苦,一心追求涅槃;那個男人,帶著無賴的微笑,推銷著截然不同的幸福。最虔誠的表現與最無恥的肉慾沉淪混合在一起。」

 

這是我在一本宗教比較的書中看到的一段話。

這段話讓我目光停頓許久。當和尚或當三七仔(或說是龜公?)都只是當事者對自己生活型態的選擇,當然這個選擇有自願的,也有被逼而不得不然的。作者所寫的『和尚,刻苦,一心追求涅槃』這是大眾皆知的,大體上錯不了;然而三七仔所推銷的真是『最無恥的肉慾』嗎?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很美很柔軟的一本書。作者杜白,是一位獸醫師、佛教徒。長期與小動物為伍,無形中有了解讀牠們的「特異功能」。

 

作者以貓狗是來與人相伴的「伴讀生」,人來世間是修學分以進化,動物是我們的共修者,這樣的基本觀點來看待世間形形色色的「發生」。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初識盧雲神父是在讀《一堂人間至愛的課》一書,他是寫引言者。讀那篇文時覺得這寫引者是有些意思的,於是就開始在網路上找與他相關的訊息。這麼一找,就找到光啟社與香港基道出版公司,它們都有盧雲神父的著作,也才發現他原來是著作等身響噹噹的人物。

 

原籍荷蘭,有心理學和神學雙博士學位,任教美國耶魯大學、哈佛大學多年。卻辭去人人欣羨的大學教職,前往加拿大多倫多市的「黎明之家」,服事院裡弱智人士。單是這樣的履歷就夠打動我心,絕大多數的知識份子有傲心,自以為高人一等,有其矜持存在。這份矜持之心有時候並不易察覺,能夠照見且放下身段去服事耶穌口中的「我最弱小的兄弟」,只是去行,身體力行。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活出意義來》讀後感

 

二次世界大戰時被送進集中營,生命中重要的人物:雙親、哥哥、妻子不是死於牢營裡,就是被送進煤氣間,一家人全死了,只剩他〈作者佛蘭克醫師〉和妹妹。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產品圖片

真是不同凡響!重度智障與肢障者在世界各地應該都存在,但看待他們的眼光有多麼的不同!

作者有個雙目失明、無法行走、不能言語、自己無法進食也無法以任何方式與外界溝通的哥哥,一個終其一生都無法離開床舖的人。

作者卻以「天使在我家」的眼光來對待哥哥,伺候哥哥起居生活一點也不嫌苦,而且因為哥哥存在的樣式使他更珍惜自己得以聽、看、行、識,對外界可以隨心所欲的回應而活得更起勁、單純、與通透。

與之對照的是我們的社會。我們對家有低能兒者是用甚麼樣的眼光在看?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光啟社出版,王敬弘神父神恩運動紀念文集。

我非天主教徒,也非基督徒,勉強算是佛教徒。對於前兩宗教所知不多,但不排斥。這幾年佛教書刊倒是讀了一些,不過最近卻有種心情:想讀一讀天主教的書籍。所以找了個午後逛了玫瑰堂的天主教書店,瀏覽了些時,抓了幾本,這本《與主同行的心靈醫者》就在其中。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由與命運》讀後

人有自由嗎?高唱著自由的口號,事實上現代人是比以往的人多了不少的自由,我們的憲法上也大舉自由的標的:言論、遷徙,結社等等自由。

 

然而人真的自由嗎?在命運的大旗下我們能有自由的意志?我們不是處處受限的嗎?生存的焦慮不一直都有的嗎?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整本書的寫作手法是淡遠的,由兩個主人翁-被偷的七歲男孩(A-袋)和取而代之的妖精(化身後的亨利-戴)分別以淡遠回憶的口氣述說著心境。

 

如果以科學的角度來解讀的話當然有許多不合邏輯處,然而科學不是人生的全部,人性的複雜幽微、人世的驚奇百變都不是科學能全盤表述。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