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讀書筆記 (17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海寧格帶著對這個世界的觀察心得出手處理來到眼前求助的男男女女:
兒女的問題、父母的問題、配偶互動的問題,甚至是工作場所中與上司、同事、下屬的互動問題。

 

海氏歸結一切問題來自生命最原初的家庭。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面讀海寧格《在愛中昇華》,一面回想看過的錄影帶與現場的工作坊提到父母的片段,海老關於父母與子女的關系總強調父母是天、兒女是地;父母是大、兒女是小。
這樣的觀念在傳統的中國文化中一點也不足為奇,我們是個不時都要強調孝順的民族,還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
我們就是這樣被養大的。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讀海寧格的書都可以嗅到極濃的家族、家庭觀念,以海老的說法,他認為家族中如果有不幸事故發生,不論當其事者為加害人或被害人,這個家族的後人一定會有人來挑起這份「生命的遺憾」,不是複製加害者的故事,就是以另一款的被害人、被害情緒演出屬於自己的生命故事,總之就是缺憾人生又一場。

 

我可以理解一個家庭中若發生了不幸的事故,一定會所有成員都或多或少的捲入其中,整個家庭中至少都會有段時間迷漫著某種程度的低氣壓或奇怪的氛圍中。這類的負面情緒會迴盪多久時間、強度如何都很難定論,要看事件的嚴重性、家庭成員本身的人格特質、還有當時是否還有其他不幸事故存在。如果有的話,容易發生「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的局面。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一篇正對海老心中的良知納悶著,(中國對「良知」的說法以 王陽明 先生的「致良知」較廣為人知,但一向都嫌它的解說太過冗長而不耐細讀。)
雖然自心隱約有著對「良知」的概念,但純是『想當然爾』,尚未形諸任何的篇章,就看到書中第四十二頁:
『良知並非以一種高於社群的方式存在,相反地,良知所蘊含的所有信念及衍生出來的盲目行為,都是為了服務社群而存在。』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吼吼吼~ ~ ~海老爹,怎麼明明是德國人卻老用起中國老祖宗的辭兒:道啦、良知啦,這個年頭的中國人不太時興這些個玩意兒,偏海老爹順手捻來就是一堆。

 

到底海老心中的良知是如何定義?看看這段第三十五頁(《在愛中昇華》)的文字:
『我們在關係中經驗著良知,而這也是一種罪惡和清白的經驗形式』

媽媽咪啊!怎麼有那麼多的罪惡?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愛中昇華-海寧格智慧精華

參加完一期五天「愛的序位」排列課程後,開始閱讀海寧格機構最新的著作版本-《在愛中昇華》。

 

海氏說他的創見可以名之為「海寧格科學」,因為具有普世性。要了解這門科學可以從「序位」,也可以從「靈性觀點」進入。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讀《你拿甚麼定義自己》一書,對於身處紅塵金字塔端,俗世生活可以過得如魚得水,順手捻來毫不費力的韓第,何以還能不斷的思索著生命的意義與社會應該如何發揮功能,我有著不小的疑惑。

為什麼韓第可以不迷失於自己締造的王國?可以猶記當年希臘先哲的智慧叮嚀與提醒?當一個人來到人群巔峰時,如何能不卑不亢的照見自己生命的實貌?

 

這個社會有太多人為了有一口飯吃、為了養家活口總耗盡太多力氣,最終就是力竭於世俗的活動與現象中,眼中猶自眷戀的看著世間的「成功」。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有什麼交易比只花少少的數百元就可以換得一名學有專精、人生歷練別有所見者坐到對面娓娓道來心得一事還來的划算呢?
縱使著書立說者帶有自吹自擂的心態,但也不可能全盤皆墨,總有一、二是我之未見、未思、未得者,更何況遨遊書海多年,早也累積了一些挑書的能耐。一般而言,到我這個階段很少有書是買來一讀而心生後悔的。

尤其要一提的是網路書店的澤被,讓人不用百忙中還要一路迢迢的跑到書店,不是站到腳酸,就是怕自己看啊看的一時之間沒找到想要的書而只看不買的尷尬。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鄉愁小館的晚餐讀後

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成長於某個家庭,在最最脆弱與天真的年代裡就汲取家庭有形、無形的養份賴之以成長。
有形的養份:食、衣、住、行的庇護;無形的養份:生活的習性與價值觀的養成。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一個新世界》的內在整理之三

小我-人類的現狀

 

六、54頁:人類存在最主要的困境其實就是無覺知的思考。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新世界》的內在整理之二

 

四、45頁:新意識的核心是超越思想,你的內在有一個比思想更廣闊無邊的向度。在此之前你認為意識中的不間斷思想續流就是你自己,現在你不需要從那個不間斷的思想續流中去尋找你的身份認同,還有你的自我感了。
有些人可以察覺到自己的內在有著嘮嘮叨叨、細細索索的話語存在,有些人卻不見得可以察覺這個現象,沒有察覺不代表就沒有那個不斷說著話的、一句又一句的思潮。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又是一本好書!其好不在於字字珠璣、文辭精雕,而在於用淺白的文字敘述深刻的內省之光,作者必步步行過才能深入情緒、思想對人的掌控與幻覺從而產生的自我感。

 

可以說每一篇、每一段都可以獨立出來好好面對、深思或者該說是「靜默以對」,如果再以理性的語調來敘述此書的讀後感,只怕這麼一來是等閒看了這書。
容我一點、一點慢慢想、慢慢沉浸其中,為什麼要這麼費工?因為業障深重啊!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朋友送了一本書《無為而活》,講的是一種簡單、不跟隨社會流行的「消費主義」起舞的生活態度,不論是食衣還是住行。
作者是西方人,深受日本禪的影響,嚮往禪的意境而發諸筆墨。

 

不知怎地,在閱讀的過程中總覺得作者只得禪之皮骨而未得其神韻。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真的沒想到讀佩瑪的《轉逆境為喜悅》會有和讀她第一本著作《當生命陷落時》那麼大的差別感受出現。
當初讀《當生命陷落時》時常會覺得不耐與苦澀,此番會讀《轉逆境為喜悅》純是為了讀書會的指定,卻有了全然不同的發現。
到底是第一本與第二本書之間,佩瑪本人的生命有了新的體悟?還是我個人有了另一番的進展?實在沒搞懂,但這個問題倒讓我想起和一位學佛的朋友之間的往返。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本好書可以引人思考許多問題與人生的面向,當讀《最後的邀請》時就有這麼一份感覺。很想把閱讀過程中所有聯想都寫下來,但還真是浩大的工程,只好作罷。
雖然無法逐一寫下來,心頭卻老出現這個走遍世界,曾經以為革命、政治、與科學可以改善人類生活而最後卻走向觀照自己內心世界的男子。


個人生命的豐厚度會影響看事、看人的眼光,甚至是死亡的面對,也會有所不同。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又讀了薩堤爾的第二本著作《聯合家族治療》 張 老師文化公司出版,吳就君老師的翻譯。
此書的基本論點在不論家庭中哪個人出了問題,也不論問題的呈現是酒癮、藥癮、毒品、逃家甚或精神分裂等現象,癥結在於家庭的溝通模式出了差錯。

 

家庭的功能可分為兩大類: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用心讀一本好書引發許多聯想,照見自己,也照見長久以來所不曾涉足的區塊:生命中的三代關係。

 

薩提爾女士致力於轉化、改變生命出現困頓的人格風貌,其中的一個手法就是三代關係的家庭重塑。
家庭重塑要追溯到主角父母所生長的原生家庭,寫下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名字、主要性格,與曾經發生過的家庭大事。因為根據薩氏的觀察與研究,人身上所擁有的特質與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脈相關。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天使走過人間!《三杯茶》讀後

年前開始閱讀的《三杯茶》,經歷準備過年的拖拖拉拉、洗洗刷刷,終於今天讀完了。
要怎麼說這一本近四百頁的著作呢?除了涉及登山的專業,還加上911事件的時代背景、阿富汗邊境的複雜地理,這書的作者下的功夫真不少。
然而撼動我心的更在於主人翁葛瑞格摩頓森的生命質地。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老鷹的羽毛

『法國高等研究實踐學院宗教人類學碩士、 法國高等研究實踐學院宗教學博士。學術研究領域為巫術信仰與道教傳統中的治療儀式,感興趣的學科則跨越心理學、 社會學、 文化人類學及神秘主義。曾任教於輔仁大學, 弘光技術學院, 慈濟大學及花蓮師範學院。現專事於內在心靈的探索與寫作。』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火星上的人類學家》,書架上躺著的這本書,當初是讀過《錯把太太當帽子》一書後深深被人類心智吸引,於是又買了此書想好好讀它一讀,不過諸事煩雜只約略看了一兩篇就擱下,最近又動了想讀的念頭。

 

還是無法一氣呵成,前後分成十來天閱讀,如果不是案例都在人類心智打轉,自閉的故事重複出現幾次,這樣『斷氣』的閱讀還真是有些掃興。不過因為作者言之有物、架構紮實,還是很讓人可以數度進出其中章節而不致於蜻蜓點水,每一個案例、每一道審視的目光都能激發讀者深思,從而對人之為人、對大自然的旨意心生敬畏。
讀過此書,即或生活中有斷斷續續的不滿現狀,也會轉而對自己、對他人稱謝一番,對生活的耐受度即使無法就此扭轉眼光,至少可以有短暫的安撫之效。

Ali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